近年来,高等教育重大筹款和战略捐赠项目在高校“双一流”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这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公益慈善事业被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并将在“第三次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对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公益慈善前沿理念和理论的探索和对国内外高教公益慈善行业发展趋势的考察,将对中国高校基金会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提供十分有益的指引。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在2018年策划发起中国高校首个筹款运动——“更好的清华”的同时,与重大筹款项目策划联动开启了系统化的行业研究工作,并设立了“战略研究部”。今后,我们将不断与同行、专家以及支持关注高教公益慈善事业的朋友们分享一些观察探索成果,与大家共同探讨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公益慈善的实践和理论,并期待得到大家的指导指正。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指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在党中央关于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和“第三次分配”等政策方针的指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下,支持好大学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师资建设、校园建设同时,更好地发挥清华大学教育、科研与人才培养的综合优势,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公益服务,推动行业在新时期迈如新的发展阶段。
为鼓励和便利高校基金会参与慈善信托,本文还基于长期实践和研究观察,从完善法律法规、理顺监管机制以及推动高校基金会市场化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近年来,中国慈善捐赠文化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经济和制度环境中不断成长,中国社会的捐赠文化正在加速形成。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3号楼12层1201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邮编: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