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清华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无私帮助和悉心关怀。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众多捐赠者中,既有知名校友、企业家、慈善家,也有默默无闻的普通公众。
蹚过岁月的河流,摄取美丽的浪花;仰望无垠的星空,采撷闪亮的星星。荷塘善事,香远益清,特此选取和呈现捐赠人、受益人及相关人士的典型代表和动人故事,以弘扬和传承捐赠人慷慨仁厚、乐善好施的精神品质。

10月24日,新华社以通稿形式发表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校长李路明的联合署名文章《学耀星汉 心怀家国——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并于10月25日分别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刊发。全文如下:

2025 年 10 月 18 日 12 时 00 分,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 103 岁。消息传来,清华全体师生、海内外友人陷入深切悲痛与追思。这位跨越世纪的科学巨匠,以毕生心血书写物理学传奇,更以对祖国的赤诚、对母校清华大学的深情,为中国科教事业筑就坚实桥梁。其深邃思想、无疆大爱与远见卓识将永远镌刻在中国科教事业的丰碑之上。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特此撰文,怀念这位清华园里的大先生。

当量化投资遭遇短期市场波动时,他选择以统计学逻辑拥抱周期;当教育公益面对基础学科的长远发展需求时,他坚持以“水滴汇成海洋”的耐心持续投入——在清华大学2002级校友、因诺(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因诺资产”)创始人、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徐书楠的世界里,“长期主义”从来不是割裂的理念,而是贯穿投资与公益两大领域的核心价值。这种不追逐短期红利、专注长期价值创造的坚守,既让他在量化行业深耕17载仍稳居前列,也让他的公益实践成为反哺母校清华、助力高等教育未来的重要力量,在资本市场与教育土壤间勾勒出一幅“价值共生”的图景。

当80后王琛在清华园跟着姚期智先生钻研计算机科学时,或许未曾想过,多年后自己会创造中国量化投资领域如此亮眼的成就;也不会预料到,从2018年第一次为母校捐赠开始,他会逐渐搭建起覆盖多学科的公益版图,以另一种方式与清华建立密不可分的连接,让“厚德载物”的校训从王琛作为校友个人的价值坚守,延伸为滋养高等教育事业的养分,在多学科公益支持、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展现出更鲜活的生命力。王琛,清华大学2000级校友,九坤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最年轻的校友理事。这位80后校友,在而立之年就已成长为管理百亿资产规模的量化私募大佬。如今,九坤投资已创造了超过600亿的资产受托规模,成为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几家量化机构之一。

他参与复建清华大学哲学系,以全心投入带领清华哲学呈现新气象。在教书育人中,他始终坚持将优质的课程内容,深刻的哲学思考传授给学生。不仅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更关心他们的终身成长。在他看来,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完整的学人”,而不仅仅是训练“学术的能手”,这一过程既需情感的滋养,也需理性的塑造。他就是2025年“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获得者、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原院长万俊人。

树人奖教金由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于2018年捐资设立,用于支持“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他们投身教育、热爱学生,对学生人格成长、学识进步产生积极影响。恰逢第41个教师节,让我们一起走进2024年度“优秀班主任”的故事。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3号楼12层1201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邮编: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