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为了更好地向社会呈现公益项目进展和资助成效,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每年春季学期发布上一年度的审计报告和工作报告,并专门策划推出“春华秋实”栏目,精选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项目成果进行公布,对基金会开展的活动进行回顾总结,回馈和感谢社会各界捐赠方、院系部处和师生校友们的支持和信任,力求以卓越的工作成绩回报社会。期待更多同道者与我们同向而行,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先做人,后治学,再做事”,这句话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流传甚广,是关肇邺先生对学生最常说的教诲。它既包含了关肇邺先生对治学态度的严苛要求,也凝结着他对育人之道的深刻理解,成为一代代清华建筑人铭记于心的箴言。

2025年已行至年中,众多清华院士躬耕学术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同时不少院士以身作则践行公益,向善、行善、扬善的步履从未停歇。从推动学科发展到开创全新领域,从培养学术人才到设立奖助学金,从公益性知识科普到回馈家乡社会,院士们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如春风化雨滋养着后起之秀,推动着社会进步,他们的责任担当与大爱精神已经成为清华特色公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清华师生引以为荣、追光而行。

47载讲台坚守,年均授课110学时,10余门课程搭建,独立讲授9门课,出版40余本中英文教材,20余本专著和工具书,发表550余篇图像工程类论文,执教生涯共培养52位研究生,牵头成立图像工程研究室吸纳、培养成员108名,促成“图象工程奖学金”设立,7年累计资助73名清华学生,捐赠设立“电子系章毓晋图书奖”,5届累计奖励14本优秀图书。这一个个数字,是章毓晋教育生涯和公益善举里清晰可见的“成绩单”,只是这些数值无法概括他故事里的温度。

非洲草原、拉美集市、南亚村庄……6月24日晚7点,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的6位青年学者,走上“人文清华”讲坛,分享他们在陌生国度长期从事田野研究的故事,让大家认识了田野研究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刷新了大家对世界的认识,也更好地确认中国之所是。线上线下超过252万观众跟随6位学者的讲述,在与异域文化的隔空碰撞中,不仅看见不同,理解了他者,也思考如何建构自身。

近日,清华大学化学系2025年学生寒假实践成果汇报会在何添楼举行。汇报会展示博士生赴粤港澳进行寒假实践的精彩成果,并对化学系学生实践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实践项目捐赠方青岛盈科精密橡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盈科精密”)董事长、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2023级学员陈涛,清华大学化学系党委副书记马冬昕、研工组组长杨忠强、研工组顾问牛丽红及8名博士生出席汇报会。

2024年9月13日,“好读书”奖学金捐赠仪式在位于西藏林芝的西藏农牧学院举行。此次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在西藏农牧学院捐赠设立“好读书”奖学金,旨在鼓励该校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努力学习、成才报国。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邱勇,党委副书记过勇,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袁桅,西藏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于涵,西藏农牧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娄源冰等出席仪式。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3号楼12层1201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邮编: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