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时刻把母校的发展放在心中 ——追忆蒙民伟先生的捐赠往事

2014.09.11

蒙民伟(1927~2010),1946年入读清华大学航空系,香港信兴集团创办人,东亚银行董事,曾任香港电器制造业协会名誉主席、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顾问及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基金会董事。先后获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等颁授荣誉博士学位、清华大学颁发顾问教授头衔及名誉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颁发顾问教授头衔、浙江大学颁授名誉教授头衔、法兰西委员会颁发国际杰出人物金杯奖及英国剑桥大学颁授荣誉院士等。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1996年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蒙民伟星”,以彰显蒙氏对促进中国经济、科学、技术及教育发展的成就。2006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金紫荆”星章。

IMG_6955-2.jpg

图 蒙民伟先生(右)

    他是抗战胜利清华复校后的首届学生(1946级航空系),却由于时局动荡、家庭因素,只在清华园读过2年后就于1948年无奈中断学业。他只受过清华2年的培养恩泽,但他对母校的感情却加倍深厚绵长。在他经过一番艰辛努力获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后,他时刻把母校的发展放在心中,对于清华事业发展所急需的项目,他一次次地慷慨解囊,直至生命最后时刻。从上世纪90年代的学生文化中心(1992),到21世纪的理科馆(2004)、医学系统生物学研究所(2006)、音乐厅(2008)、清华大学脑疾病研究中心(2009)、航天航空大楼(2009)、科技大楼(2010)、行政办公大楼(2010),与香港各大学的交换学生等项目都得到了他的全力襄助。

#_8611-2.jpg

图 蒙民伟先生在清华大学“蒙民伟医学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启用典礼上

    我们无法确切了解从19岁他迈入清华校园那刻起,到耄耋之龄的晚年,“清华大学”四个字在他心目中的份量。我们只能翻阅他生前回清华参加捐赠活动和接受名誉称号时的珍贵照片,并通过与他交往甚密的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杨家庆教授长的深情讲述,来一起触摸这位老学长对母校献出的一颗滚烫的心。

靠卖电饭煲起家的香港“电器大王”

    蒙民伟的双亲均为在日本出生的第二代华侨,父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后成婚,按传统回故乡广东番禺祭祖,随后在香港定居。蒙民伟学长在遵从父命于1948年中断学业离开清华后,返港加入叔父的公司工作。1949年下半年他被父亲送往日本留学。刚到日本时连一个日本字母都不会,年已22岁的他入读当地一所小学,花了6个月念完小学课程,练得一口流利日语。

蒙民伟在日本学习近两年后回港,于1952年开设信和公司,从日本进口一些杂货在香港出售。1953年8月,蒙民伟与他的两位朋友以3万港元资金成立信兴行,取意“有信则兴”,通过父亲的推介,与日本松下公司发展业务,进口“National”品牌的真空管手提收音机,并为品牌取名“乐声牌”。1954年,他去位于大阪的松下公司总部,面见其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商谈产品代理合作。松下问,“你有多少资金”,他诚实地说“没有”。在谈的过程中,松下对他印象很好,觉得他人比较可信,且日语非常好,非常爽快地答应他做松下产品在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总代理。这是一份口头承诺,50多年间双方从未签署书面协议,靠互相的信任一直顺利地延续到了今天。信兴行成为松下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唯一一家仅凭口头承诺的地区总代理商。 

    1955年,松下推出一款新的电器——电饭煲,蒙民伟意识到这款会做饭的小家电将会带来一场厨房现代化革命,而当时市面场上居领导地位的欧、美电器制造商没有同类产品,没有竞争对手,他可以倾全力来开发这个市场。 

    蒙民伟向松下订购100个电饭煲运到香港,当时战后不久,香港人仍有反日情绪,且加上电饭煲为新产品,无人知道其用途。蒙民伟采用亲身示范长期推销方式,与两名下属带着电饭煲、糯米和腊肠挨家挨户向主妇示范无火煮饭。经过连串的努力,成功赢得“电饭煲即是乐声牌“的印象,销售量由最初的100台激增至1965年的每年88000台,占松下电饭煲出口量的一半。 50多年来经蒙民伟手卖出的电饭煲超出1000万台,一台连一台排列起来,其长度为3000公里。

    每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一定常常遇到常人难以逾越的艰难险阻。相信对于在清华大学浸润过的蒙民伟来说,他比别人更多了一分精神的激励和滋养,那就是清华大学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经过50多年的不断拓展,他赤手空拳创立的信兴集团,业务已经涵盖影音及家庭电器产品、通讯器材、办公家具及房地产投资等众多领域,而他也成为香港家喻户晓的具有传奇色彩的“电器大王”。

时刻把母校的发展放在心上

    蒙民伟学长深信,社会繁荣的基础就是教育。他多次讲过,“教育上不去,这个民族没有希望。”正因如此,他于1984年设立“信兴教育及慈善基金”以回馈社会,并将信兴集团利润的10%拨入基金。自成立以来,本着“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宗旨,支持各类公益慈善活动。

    在过去数十年,信兴教育及慈善基金不但设立了多个大专院校奖学金,更资助香港、内地及海外的大学,兴建如教学大楼、研究所、活动中心和图书馆等的设施,大大提升了各校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令无数莘莘学子受惠。而这其中,他对母校清华大学的支持力度数一数二,凡是清华发展急需的项目,他几乎都是有闻必应。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听说清华大学艺术教育和文艺社团活动因场地局限和设施不足而举步维艰,他毅然捐款100万美金的建设资金和50万人民币的运行资金。这就是1995年落成的学生文化活动中心——蒙民伟楼的由来。现在,那里已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课堂,也是文艺社团举行练习、排练、讲座和论坛的必然之选。这是当时全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的学生艺术中心,直接推动了清华大学艺术教育的发展,对造就清华在全国高校中文化艺术方面的领先地位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并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利用率非常高。从此,校园西区体育馆南侧的校河之畔,从那座红色外墙、镶嵌大面积镜面玻璃、设计很具现代感的三层小楼里,经常回荡起年轻学子们悠扬的琴声和嘹亮的歌声。可以说,蒙民伟楼的建成,比较彻底地实现了历代清华学子、特别是校园文化艺术积极分子梦寐以求的遐想,延续并发扬了清华重视艺术教育、培养有艺术特长的综合素质优秀人才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改善了校园文化环境,增强了校内美育的氛围,是清华美育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清华学生艺术团除经常性的训练得以开展外,还经常组团外出交流演出并获成功,饮水思源,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蒙民伟学长的捐赠善举。

    蒙民伟学长对清华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也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生命科学和医学被认为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领域最活跃、最有希望取得关键性突破的学科之一。2001年10月,清华大学医学院挂牌成立,改写了建校90年没有医学院的历史,标志着清华大学综合性学科布局已基本完成。但是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刚刚诞生的医学院的快速发展。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杨家庆教授为此专程飞去香港,找了蒙民伟学长,谈到了医学院在创立阶段遇到的一些困难。蒙民伟学长二话不说,答应捐资2500万人民币,用于支持医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工作。这笔巨额资金是清华医学院创立以来收到的第一笔巨额捐赠,对于清华医学院的发展简直像“生长激素”一样宝贵,解决了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的燃眉之急。2009年,蒙民伟学长捐资设立清华大学脑疾病研究中心,继续支持清华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发展。

    众所周知,经过1952年的院系调整,清华理科的实力受到了严重削弱。如何再创清华大学历史上综合性大学的辉煌,加快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是清华大学90年校庆以后摆在校领导面前的一道难题。破解这道难题肯定离不开资金的大量投入,而光靠国家的支持显然不够。于是,杨家庆副理事长又飞去了香港,拜会了蒙民伟学长。得到学校理科的发展急需资金支持时,蒙民伟学长再次慷慨捐出2000万元人民币。学校为了铭记他的贡献,特意将已有的理科馆命名为蒙民伟理科馆。

    2004年5月,蒙民伟学长回到清华参加该馆命名仪式时,他一番热情洋溢的致辞道出了他对母校的挚爱和一笔笔巨额捐赠后的心声,“清华走过了93年的历程,培养出了像华罗庚、杨振宁、梁思成等一批科学家和国家的栋梁之材,这让我这个半个世纪以前的清华人感到非常荣幸。” 

生命最后时刻  情牵百年校庆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面对疾病的不断侵袭,他时刻挂念着清华的发展,病榻之上的他还心心念念地希望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到来做些贡献。病榻上的蒙民伟学长多次与前来看望他的基金会领导就有关学校发展急需支持的项目进行商讨,在病重之际,他还催问杨家庆催问副理事长,“(捐赠)协议签了没有?你们要快一点签啊!”

    在他再三的催促下,2010年?月,顾秉林校长、杨家庆副理事长,从北京赶到香港养和医院,在他的病榻前,三方(香港信兴教育及慈善基金会、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共同签署了一份2.25亿的捐赠协议。身体极度虚弱的他,坚持在协议上用颤抖的手歪歪扭扭地画出了他的名字——“蒙民伟”三个字,然后抬起目光凝望着来自母校清华的领导和朋友,两行热泪从眼角滑落下来……几个月后的2010年7月21日,蒙民伟校友走完了他作为商界奇才和慈善家的传奇一生,阖然长逝。

    还有一个多月,清华大学将迎来她的百年华诞,目前蒙民伟学长去世前签署协议捐赠的蒙民伟航天航空大楼、蒙民伟科技大楼、行政办公大楼业已开工,工程正如期顺利进行。而他2009年签署协议捐赠的蒙民伟音乐厅也即将在这个百年校庆的四月春天里迎来竣工揭幕的时刻。蒙民伟学长生前多次兴致勃勃地来母校参加捐赠仪式、冠名典礼,但是这次我们再也看不到这位商业巨子和慈善家带着谦逊的微笑亲临现场了。

    可以想象,在今后未来的日子里,这座音乐厅将上演无数场精彩的文艺盛典,无数位清华人和各界朋友会聚集在这里,分享无数精彩和辉煌。相信除了悦耳的音乐和美妙的歌舞以外,长留在每一个观众心灵深处并与之共振的一定还有一位清华老学长的精神和风尚。

    据杨家庆副理事长介绍,蒙民伟先生十数年间,对清华大学累计捐款累计已经超过4亿元,是清华校友中个人捐款最多的校友。 “除了资金支持以外,更重要的是蒙民伟学长对清华大学的深厚感情,让我们更为动容。我忘不了他把清华的事当作头等大事,把来自母校的我们当作终生挚友的情谊;忘不了他在生命最后之际,还在催促我们尽快办理合同签署的一幕幕镜头;忘不了他在病危时候,还拉着我的手说,‘我和杨校长,我和清华的友谊是谁都打不破的’。一直到最后讲不了话的时候,看到我来看他,他用手拍打着病床框以示他的高兴。直至以后再去看他,拍打床框的力量越来越小,眼泪流淌下来……他对清华的爱,将激励我们所有清华人加倍努力工作。”

    是的,蒙民伟学长对母校的大爱,如山高水长,绵绵无绝!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3号楼12层1201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邮编:100084

联系电话:
  • 资源开发部:(8610) 62783786
  • 战略研究部: (8610)62780779
  • 项目管理部:(8610) 62797255
  • 捐赠服务部:(8610)62782779
  • 综合办公室:(8610) 62794587
  • 公共关系部:(8610) 62789633
  • 财务部:(8610)62794861/62794260
  • Email: tuef@tsinghua.edu.cn
  • 传真:(8610)62785959
  • 视频号
  • 微信订阅号
  • 微信服务号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