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0日上午11时5分,一位凭借钢铁意志纵横海陆空领域,又以柔软慈悲之心照料周遭一切人和事的传奇船长张荣发,于台湾家中与世长辞。这位老船长或许再也不能坐在台北中正区办公大楼内,听秘书用台语念清华受助学生感谢信,以了解受助学生的生活近况了,但是老先生既要关怀受助学生,又要扶助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的细腻情感和诚挚的责任心,将永远铭记于清华人心中。
张老先生1927年出生于宜兰苏澳,17岁即进入日本船公司工作;他于1968年创立长荣海运,一度发展为全球货柜(集装箱)海运龙头企业;他还于1989年成立台湾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长荣航空。张老先生的企业版图横跨海运、空运、饭店业、物流业等,但是张老并没有止步于商场上的成就,事实上早在创业初期张荣发就已经开始捐赠助学金,帮助清寒学子完成学业。
在长荣海运草创初期,张荣发就碰到一系列挑战,包括火烧货船、资金借贷碰壁等难题,但这没有成为张荣发捐资助学的阻力,在创业第三年,他即在台湾岛内海事相关学校设立“长荣海运助学金”,帮助有志向学的清寒学子。当长荣海运于1985年跃居全球第一大货柜集装箱公司时,张荣发决定以开创事业的格局和决心来做公益事业,成立“张荣发基金会”以回馈社会,肩负起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补乎足”
张荣发基金会如今为台湾岛内百余所大专院校及高中职、大陆20所重点海事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及美国休斯敦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等世界各地清贫学生提供助学金,每年约有900位学生受助。成立三十余年,基金会已经为全球两万余名学生提供超过三亿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6468万元)的助学金。
而张老先生对清华大学的感情又是与众不同的。老先生不仅于2008年在清华大学设立“清华之友——张荣发助学金”,支持清华清寒学子完成学业,还在2011年捐赠设立了“清华之友——张荣发清寒学生家庭扶助金”,除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外,更帮扶一些家中遇到突发情况而急需资金的同学,这也是张老在大陆设立的唯一一个不仅资助困难学生,更关怀学生家庭的扶助金。

家庭扶助金的设立源于环保部部长、原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到台湾的一次拜访,陈吉宁与张荣发老先生相谈甚欢之时,老人恳切的询问张荣发助学金受助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陈吉宁提到,虽然学生获得助学金缓解了生活的窘境,但是还有不少受助学生仍然省吃俭用,一日吃一餐饭,省下来的钱补贴给家里,缓解家里的困境。张荣发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一直坚持“补乎足”的信念,学生的这些境况让张老十分痛心:“要做就做到让人安心,如果只帮了一半,还有一半没有帮,问题还不是留在那边?”如果不能缓解学生家庭的困境,那么学生仍难以靠助学金专心完成学业。因此,张荣发又在清华设立了家庭扶助金,帮助学生家庭其他亲人经济上的困难,或者缓解突发急难造成的经济危机,让学生能够顺利度过难关,专心学习。
张老先生自己并没有显赫家世与学历,15岁就为了负担家计而半工半读,白天在基隆上班,晚上搭火车跑30多公里去台北上夜课,下课后再赶最后一班火车回基隆,有时老师拖堂就会让张荣发坐立不安,生怕赶不上最后一班火车,所以每次都是听到下课便拎起书包冲向火车站。18岁时就进入日本船公司做管舱员,这时张荣发的父亲已逝,他大哥、二哥各自有各自的家庭,张荣发已经承担起赡养母亲并担负两位弟弟、两位妹妹生活及学杂费用的重担,正是这一段艰苦的经历,使得张荣发凭着苦读成功转型为航海技术人员,之后靠着自修考上三副,做到船长,经历十五年的航海生涯后,决定创业。张老曾经说过,每个人的学习,都有老师,但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主动,下决心去学最重要。学习心,才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
行过船的人度量比较大
“人面对大海久了,自然而然会‘看破’很多事情,不会太计较,你会对员工比较好,也会想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商场上叱咤风云,但周围的人却一直觉得张荣发是个非常柔软的人。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应酬,张老总会和身边的警卫、秘书等基层服务人员一起吃工作餐,家长里短的闲谈中了解他们工作、家庭中的困难和需要,也时时考虑着年轻的基层人员如何晋升发展,鼓励他们读夜间大学,提升学历以获得更好的工作岗位。
在张老看来,善行与他的“海陆空王国”同样、甚至更为重要。这不仅体现在张老设立张荣发基金会,长期投入慈善医疗救助、教育文化奖助、成立长荣交响乐团、长荣海事博物馆、编印道德月刊等,而在于他在金钱之外的长期付出和努力。除了每日都要过问慈善基金会的事物之外,还定期和台湾岛内八大联络处的30多个访查员面对面沟通,了解受助人员的情况,甚至每每向这些访查员鞠躬致谢,感谢他们能够实地访查困难家庭,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
张荣发基金会执行长钟德美说,张老一直坚持访查员能代他亲自到每一个受助家庭,细致查看他们的生活情况,并仔细查看访查员的每日报表,对访查员没有顾及到的困难情况,亲自提出帮扶的要求和办法。“张老也曾要求我们探访每一位大陆的受助学生,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为此,钟德美曾在2014年探访了4位清华受助学生家庭,“机械系的张祎萱母亲心脏不好,家里就靠父亲微薄收入支撑,但临走还是给我们带上自家种的石榴、红豆表达谢意;美术系的周朝昭母亲卧床、父亲残疾还有90多岁的祖父母需要赡养,但他仍然坚持求学,还给张总裁画了画像,画的非常传神……”这些访查的经历让钟德美至今难以忘怀。如今已有不少受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他们更懂得感念求学阶段获得的帮助,也效仿张荣发老先生的行为,捐出自己就业后的第一个月薪酬,帮助贫困的学弟学妹,“我觉着这就是张老和清华受助学生最美好的善循环”。

2016年11月24日,一年一度的“清华之友——张荣发助学金”颁发仪式暨座谈会又一次如期在园子里举行。2016年度,共有29个院系的132名本科生获得“清华之友——张荣发助学金”,另有8名本科生获得“清华之友——张荣发清寒学生家庭扶助金”。自动化系的大三学生贾成君是8名获得家庭扶助金的清寒学子之一,贾成君从小在农村长大,虽然家境不济,却也庆幸清华完善的助学体系,维持学业不给家里增加负担,但是2016年4月份他父亲因重病而令家境雪上加霜,这让贾成君倍感内疚:“清华的学生可能都是家里的骄傲,但是当时我却觉着自己是家里的负担,甚至想过休学养家。”系里了解到贾成君的情况,就为他申请了张荣发清寒学生家庭扶助金,帮助他度过难关。如今,父亲的病已经好转,家里也没有因为父亲的病而陷入困境,但是张老先生却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
张荣发生前曾经再三交代“要是我不在了,你们一定还是要好好的做!”如今,张老天国安好,必会欣慰生前嘱托如今已后继有人,就像贾成君所说,“虽然张老先生再也不能看到这封感谢信了,但是张老先生的大爱会永远留下来,也必将通过我们力所能及的行动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