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鱼梦中的清华情结

2017.08.25


       不是科班出身就不能当导演?

       清华的学霸就只能当学究?

20167月初,制作历时12年之久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登陆院线,最终斩获票房逾5亿元。背后的两位导演却是非科班出身的清华2000级热能与动力学系校友梁旋和2001级美术学院装潢系校友张春。12年前,21岁的梁旋从清华大学退学开始创业,以为花4年时间即可拍完,可是没想到,如今《大鱼海棠》上映时,梁旋和张春都已经年过三十,他们为这部电影押上了12年的青春。如今电影大卖,两位校友却在票房收入还未到手的时候,就筹谋捐赠母校,助力清华,培养更多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微信图片_20170508230041.jpg

9月末,电影暑期档的热度尚未消退,有一个叫彼岸天的文化有限公司与其他的几个校友企业一起捐赠成立了清华大学文创产业研究基金,说起彼岸天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暑期档热门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没看过的也多少有些印象。两个清华籍的导演觉着,园子里不缺奇才,别看弥漫的都是理工科浓重的思想气息,但写小说、诗歌、拍短片哪一种文艺创想不是信手拈来,玩的不亦乐乎。“但有时候他们的才华得不到充分施展,虽然可以选修一些课,但那是有限的。”

梁旋认为,清华的学生在学习能力、逻辑思维等综合素质方面都有天然的优势,这些学生如果在电影动画创作方面有自己的天赋或者爱好,那么从事这个行业就会更有优势,而过去要想在这个领域进一步发展,那么最好的出路就是去考取相关学校院系内仅有的几个录取名额。“我们希望建立一个机制或者平台,让有志从事这个领域的清华人能够有机会和路径重新发现自我并寻求发展。”

 

盛夏飘雪,抹黑向前

不过,票房收入还没到账就开始筹谋捐赠母校已经是后话,两个八零后导演之所以这么依恋母校又热衷于动画电影产业,原因要从新千年入读清华说起。2000年,梁旋带着广西柳城县高考状元的光环来到清华热能系,当年清华七成的毕业生会选择出国,但是梁旋的生活轨迹却没有随波逐流,他思考自己的人生,寻找那些能为之奋斗一生的人生志趣,而在学习上,他选择自己喜欢的课业,放弃“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的微积分”。于是,梁旋的微积分只考了3分,线性代数21分。更夸张的是,大三时他没去参加任何一门考试,准备肄业。

梁旋一直是个想象力丰富的人,就连印象中决定肄业的那一天,在他脑海里也是充满了画面感:“决定肄业的那一天,印象已经非常模糊,只是记得那个夏天,其他同学都去考试了,我走在学校里感觉天上在飘雪。”就差一年就毕业了,梁旋的母亲特意从广西老家赶到北京希望他能拿到毕业证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业,但是梁旋觉着非得挨到毕业,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莫不如断了自己的退路,一路抹黑走,直到走到天明。

梁旋的动画电影路并没有因为肄业而顺遂,退学后不到一个星期,梁旋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以失败告终。04年底,梁旋第二次报考失败。辍学了,学校里廉价的宿舍没了,美味经济的食堂也没了,租房子要钱,吃饭要钱,如何生活成为最大问题,梁旋自知辍学已经给父母造成了伤害,他不想向家人开口。他的兴趣爱好在文学创作,但是写小说短期之内解决不了吃饭问题啊。好在梁旋读书期间在水木BBS上认识了美院的张春,张春会做动画,两个人就开始合计着做动画参加比赛赚点外快,就在肄业那一年,两个人先后做了十多个动画短片。

2003年,两个人首次合作创作的flash动画《女孩的日记》在搜狐IT联合NVIDIA举办的Flash设计大赛上获得金奖,奖励是现金5900元和一块显卡,将显卡卖掉了“收获2900元”。加起来一共8800元,成为他们的第一桶金,这就是他们最初的启动资金。之后就是2004年梁旋做那个有名的“大鱼梦”,成就了7分半钟的大鱼海棠flash版,这就是《大鱼海棠》的雏形,成为了当时观看数最多的短片。梁旋用“天赋”概括了两个人早期制作动画短片的成功,“我能保证短片故事创意是最好的,张春能保证精良的动画制作,对细节锱铢必较”。

2005年,两人联手成立了彼岸天动画公司,想要把大鱼海棠做成电影。彼岸天,英文名 b&t,来源于张春 Breath(呼吸)和梁旋的英文名 Tidus(太阳)。彼岸天是造梦工厂,但工厂外的现实很骨干,当时的彼岸天什么都有,梦想、技术、人力,就是没钱。“没人给我们投资,我们那时候就想这些人真没眼光,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最卖座的电影也就一亿票房,而我们的前期投资就要逾六千万,相当于说我们哪怕做到像张艺谋那种大牌导演的最牛电影,也才能回本,更何况当时面向成人的动画电影市场还没有形成,而我们两个又都是初学者,没人知道做出来到底能不能成功,风险是非常大的。”

2007年,两人编剧兼执导30分钟动画短片《燕尾蝶》,同年年底拿到了第一笔做样片的资金。2008年,彼岸天终于获得百万风险投资,开始制作《大鱼海棠》。两年后,《大鱼海棠》电影剧本完成,并完成了大部分的前期制作,在国外斩获不少大奖。为了这部处女作,初学者必须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资源,除了看书观影之外,通过新作品,不断更新自己对创作的认识。张春说,创作的成熟需要透过一部部作品的磨练,从《燕尾蝶》到《大鱼海棠》,都是成长的足迹,“比如创作《燕尾蝶》的时候更为青涩,短片做到3/4的时候才开始学会如何叙事,但这种不成熟已经留在了那部作品中”。

《大鱼海棠》同样如此,动画电影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需要故事、音乐、镜头画面的配合,当情节的设置和画面不能很好的传达原意时,就会让观众有脱节感,“我们希望创作一部‘更作者’的电影,而观众可能会觉得太斯文,他们更喜欢情节更丰富、更明确,讲究激烈的冲突,叙事节奏更紧凑的电影。作为初学者,《大鱼海棠》已经达到我们的初衷,从创作上很好地记录了青春的状态”。

 微信图片_20170508230035.jpg

大鱼甩尾,一波三折

2011年,彼岸天花完了所有的钱,梁导和张导的造梦之路再一次山穷水尽了,他们不断地找投资,但是一无所获,在这样的状态下,项目已经暂停了两年。13年,网上众筹兴起,彼岸天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没钱那就众筹!44天,3,594人,《大鱼海棠》众筹158万元。“对于一部电影来说,150多万不算很多,但是已经足以让投资人看到在成人动画电影市场,虽然我们是新手,但是还是有能力获得观众认可的。”同年11月,光线传媒投资彼岸天,大鱼海棠终于有足够的资金再次启动。

大鱼甩尾一波不知要几折。终于,2016年,彼岸天召开定档发布会,大鱼海棠上映日期定在1678日并发布了最终预告片。电影拷贝做出来送出去那一刻,梁旋感觉很失落,“它已经成为独立的生命体了,你可以说它很丑,什么地方烂一点,但已经跟你没关系了。”

微信图片_20170508230101.jpg

04年到16年,12年一部动画电影,得到过铺天盖地的一致好评,也曾被喷得体无完肤,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有很多人有很多看法和意见,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坚持初衷,然后再决定取舍,也许最后的结果不是所有人都认同的,但是起码对得起自己,就像梁旋说的“这个故事是我二十岁左右开始有的灵感。我始终觉得,哪怕它很青涩,但那东西特别宝贵,每个人都有那样傻的时候。我们希望在讲故事的时候,也能保持最纯真的那一面。”

梁旋和张春的人生也因为一部《大鱼海棠》而打下深深的烙印。从清华肄业时,梁旋还是个叛逆的少年,如今面对一切更多了一份豁达和从容,不再轻易害怕。“年轻时候看起来好像无所畏惧的,但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小孩子,从学校安全的环境出来寻找自我,内心是非常害怕的,也担心自己能不能生存下去。好在从创业至今,也一直靠着努力能养活公司十几二十人的团队,《大鱼海棠》虽然经过很多年,但作为第一部电影已经算是很幸运,也很顺利的了。”

梁旋的桀骜不驯是锋芒毕露的,张春的倔强是内敛含蓄的,看似绝配,实际上吵吵闹闹也是家常便饭。不过,目标一致,分工明确,两个人在什么事情应该听谁的意见上有高度自觉,最终也能配合着把事情做好。张春看来,梁旋是个很“飞”的人,勇于面对甚至是制造生活不确定性,为了理想可以不顾一切的冒险,而自己则是一个需要有详细的计划,按照明确的步骤逐步实现目标的人,实现梦想的同时也要有现实生活的小确幸。“除了我们自己,过程中感受最大的还是父母家人。每年过年回家,万家灯火总结去岁的时候,老人们总是觉着你们的公司怎么做了这么些年好像也没做成个什么样子,但庆幸他们仍然开明的支持我们到现在。”年过而立的张春虽然在创作上仍然要求精致和创新,但是在今后的发展上却更加谨慎和小心,“过去的顺利和幸运,让我更懂得感恩,也更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

 

做一部兼具艺术和商业价值的动画电影

暑期档《大鱼海棠》大卖了,从门外汉到圈内人的渐变之路让他们体会到国内电影动画行业,编剧、导演、制片人等专业人才的短缺,想到自己过去空有一腔热血而无从业路径的经历,毅然决然地将公司收入的1/3捐给了清华,希望在清华建立一个机制和平台,让有志向从事电影动画行业的学生能施展才华,一方面发现人才并培养一批有潜质的学生成为行业内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让他们能够透过创作作品的过程来获得成长。

如今彼岸天筹备《大鱼海棠2》已比第一部更加从容和自由,在叙事技巧上会更注重平衡理性与感性的观众,在内容上也希望既能像艺术电影一样,具有导演鲜明的个人风格,又能成为广受喜爱的商业化大众电影,更广泛的传达自己的价值观。

微信图片_20170508230046.jpg

梁旋希望那些还徘徊在迷茫懵懂路上的学弟学妹们,能够尽早进入“幸福的状态”。“当你做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你永远不会预知结果,也谈不上值不值得,你只能问自己相信与否,如果坚信,那就大胆尝试。”

文 彩雯

   伍伟萌 彼岸天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3号楼12层1201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邮编:100084

联系电话:
  • 资源开发部:(8610) 62783786
  • 战略研究部: (8610)62780779
  • 项目管理部:(8610) 62797255
  • 捐赠服务部:(8610)62782779
  • 综合办公室:(8610) 62794587
  • 公共关系部:(8610) 62789633
  • 财务部:(8610)62794861/62794260
  • Email: tuef@tsinghua.edu.cn
  • 传真:(8610)62785959
  • 视频号
  • 微信订阅号
  • 微信服务号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