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做了应该做的事,就是一种幸福” ——访清华大学亚洲青年交流中心捐建者曹其镛先生

2014.11.14

    九月底的清华一如既往地迎来了一批新主人,而崭新的亚洲青年交流中心同样迎来了140多名中外学生,他们在这里开始了同吃同住同学习的生活。整栋楼的同学们相处甚为融洽,逢人虽觉乡音异,却感同窗似故人,中外学子们惬意的身影和爽朗的笑声使这里充满了暖意。

    亚洲青年交流中心里发生的一切,让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露出了欣慰的微笑。他正是清华大学亚洲青年交流中心的捐建者——香港永新企业集团副董事长曹其镛先生。四载时光飞逝,老先生带着不变的初心与热情回到清华大学,参加亚洲青年交流中心的落成仪式。

BIN_4499.jpg

图 亚洲青年交流中心落成仪式

    已有75岁高龄的曹先生当天上午来到中心,逐间查看同学们的寝室,与入住的同学拉家常,耐心考究每一个细节……参观之余还不忘拜托陈吉宁校长“一定要照顾好这些学生”。而老先生如此热情的源泉也许就是——他把增进亚洲青年的交流与理解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亚洲青年交流中心正是实现这一追求的最佳平台。

 “‘世界大同’是我的理想”

    曹其镛先生从小就有一个远大的理想,那就是“改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让世界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在他看来,当前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都是“小”问题,只要增进交流与理解,这些问题就都能够得到解决;全世界面临的最核心也是共同的“大”问题,是如何为人民谋福利,这个人民不单指本国人民,更是指全世界人民。或许,曹先生的这一理想在外人看来显得遥不可及。而这看似遥远而飘渺的理想,与曹先生年少时在日本求学的经历息息相关。

    曹先生曾于1957年至1962年留学日本,期间让他感触最深的,是一直居住在由亚洲文化协会提供的接纳外国留学生的宿舍。不同于传统的只有留学生居住的学生宿舍,这个宿舍由日本学生与外国学生共同居住。提起当年,曹先生不禁调侃道:“那个宿舍的条件和你们现在的宿舍差得远了,不仅是宿舍不干净,人也很不干净哩。”

    虽然该宿舍的卫生和居住条件不佳,但它还是给老先生留下了最深刻也是最美好的回忆。他坦言,自己独自一人在日本留学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的困难,多亏了身边的日本朋友鼎力相助,才一一渡过难关。正是那段一起生活的宝贵经历,让曹先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日本的文化与习俗,增进了他与日本同学之间的信赖和理解,还结交了不少至今仍在联系的日本朋友。他说:“学生时代接触到的那些人,是我一生的财富。”这种纯真而质朴的友谊早已超越了国界,在带给曹先生快乐的同时,也在曹先生心中种下了增进国与国之间了解和交流、造福世界人民以实现“世界大同”的种子。

BIN_4689.jpg

图 清华入住同学为曹先生送上纪念品

    如今,曹先生依然怀揣着儿时的理想,他也被陈校长亲切地称为“有远见的理想者”。有些理想者只知道空想而不付诸行动,但是曹先生绝对是一位脚踏实地、敢想敢做且富有远见的理想者,因为他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捐建清华大学亚洲青年交流中心。

亚洲青年交流中心情定清华

    为了加深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富有远见的曹先生决定先从加深青年学生之间的交流入手。

    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但是当前的教育正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青年教育必须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使得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国家和社会需要更多了解世界文化并具备国际视野的青年。如何开拓青年学子的国际视野、增强他们的国际交流能力,正是全球化趋势下教育界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BIN_4792.jpg

图 清华学子与曹其镛先生进行座谈

    清华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也在探索着如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领导力的优秀人才。全球化是清华大学的重要战略,学校希望通过促进中外同学间多文化的沟通交流,培养面向全球化时代的未来领导者,应对“VUCA”(Volatility,Uncertainty,Complexity,Ambiguity)世界的新挑战。曹先生的加强青年国际交流和构想,与清华大学全球化战略不谋而合,双方经过沟通,达成了合作的意向。

    “当年在日本亚洲文化协会的宿舍居住的经历给了我很深的触动和启发。”曹先生不禁想到,为什么不让中外学子进行全方位的接触和交流呢?青年时期是易于相处和接纳新鲜事物的阶段,开展青年之间的全方位交流有助于增进各国青年之间的理解,并获得相互之间的支持。

    于是曹先生决定为清华学子的全方位国际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他们在此不仅可以一起学习,还可以一起生活。他希望通过加深青年之间的交流,使这些青年能和他一样,与别国的学生保持长达数十年的友谊。当这些优秀青年们未来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工作时,依然能与国外学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从而间接影响到国与国关系发展的格局。可以说,捐建清华大学亚洲青年交流中心正是曹先生为加深国际间的青年交流而做出的诺大贡献。

    亚洲青年交流中心之所以与清华大学结缘,一方面与清华大学开放的教育理念和高素质的学生队伍有关,另一方面,曹其镛先生与清华大学深厚的情谊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曹家与清华大学的情谊,从曹其镛先生的父亲曹光彪先生就开始了。正是曹光彪先生,为清华大学捐赠了第一支高科技发展基金、第一支讲席教授基金;也是他,支持清华大学建成全国第一套远程教育系统;还是他,在90周年校庆到来前夕,为清华大学建起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综合体育馆而捐赠资金。如今,曹其镛先生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继续为清华大学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集思广益,持续支持着清华大学的发展。

    此外,曹其镛先生还从一位亲人的身上获得了对清华学子直观的感受。“我有一个妹妹毕业于清华大学,她现在运营着一家公司,业绩很好。”通过妹妹,曹先生看到了清华学子特有的自强不息精神,以及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做事态度,这让他对清华学子的评价又高了许多:“清华学子与来到清华的世界学子都是精英”。正是因为曹先生和清华大学的深厚情谊,促成了亚洲青年交流中心落户清华大学,为清华学子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

 “希望同学们能把交流中心当成自己的家”

    虽然亚洲青年交流中心才刚刚落成,但是里面发生的精彩故事早已开始。一次,日本留学生高田由美由于购买飞机票时写错名字,不得不退票。此时,若她重新购票,则不享有打折优惠。好在她的中国室友方怡帮助她买到了较为便宜的火车票,避免了经济损失。曹先生听完方怡的介绍后,满意地点点头,并对方怡开玩笑道:“你给她买的是不是最便宜的火车票啊?”

    这个故事也让曹先生回忆起了自己当年与日本同学相处时的点点滴滴:“我当时和日本同学刚开始相处的时候,摩擦是有的,吵架也是有过的。但是诚意能克服一切,只要真诚待人,就能克服种种差异,慢慢地了解彼此,最终就能成为一生的好朋友。”看到交流中心内的亚洲留学生,曹先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道:“你是中国学生吧?我看你和中国学生也没什么差别啊。”说到这儿,他也不由得感慨道:“亚洲国家的文化很相像,虽然彼此之间存在差异,但今后一定会走上一条共同发展之路。”

    看到中外学子们能其乐融融地相处,曹先生很欣慰地说道:“捐建清华大学亚洲青年交流中心,就是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多多交流,今天看到大家在这里交流我很开心。”曹先生还对交流中心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希望同学们能把交流中心当成自己的家,大家聚在这里就是一个大家庭。每当提起亚洲青年交流中心时,希望大家都会产生一种共同的情怀!”

结语

    在上午的参观即将结束的时候,入住的学生们再次向曹先生表达了谢意:“感谢您为我们捐建的亚洲青年交流中心,感谢您的善举!”不料老先生却摆摆手,说道:“这不是善举。我并不是谦虚,我只是量力而为。做了应该做的事,就是一种幸福。”

    以“世界大同”为理想,以促进青年交流为己任,曹其镛先生是也!

曹其镛简历

    曹其镛,祖籍浙江省宁波市,曾留学日本并获东京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现任香港永新企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2010年曹其镛酝酿在清华、北京、复旦、浙大、上海交大捐资支持建设中日青年交流中心。曹其镛先生首先确定为清华捐资支持建设中日青年交流中心,后更名为亚洲青年交流中心。2014年9月29日,曹其镛先生捐资建设的清华大学亚洲青年交流中心正式启用。

背景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清华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战略。全球化的浪潮使得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努力开拓校内外多种渠道,利用国际合作的丰富资源,积极搭建面向世界的学生培养平台。三十多年来,清华大学利用国家资助、政府间交换、校际交流、学校资助等多种渠道,选派大批师生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修留学、考察访问、合作研究、出席国际会议,“走出去”出国留学和开展合作研究,使得他们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崭露头角。除了“走出去”,清华大学还先后邀请了近万人次的外国著名专家学者和近百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获得者等学术大师来校进行讲学、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将大师们“请进来”使清华群英荟萃,成为国际学术的殿堂。此外,清华大学还与世界众多名校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博采众长,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和管理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开放、广泛交流、突出重点、强强合作的新局面。

    清华大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已有的模式和基础上,还不断寻求创新,抓住外国学生来校的机会,积极促进中外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清华大学亚洲青年交流中心就是对于原有国际交流模式的突破。以往中外学生只是一起学习,在生活中交流和沟通较少。学习上的交流,往往只是局限于所学的知识;生活中的交流,却能涵盖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的方方面面,更能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亚洲交流中心为中外学生全面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同学们在这里朝夕相处,不仅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沟通与理解,还可以培养出深厚的友谊,更好地携手解决未来可能面对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清华大学立足于培养未来世界的顶尖人才,必须坚持将国际交流作为人才的培养的重要环节,同时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更要将清华发展成为未来世界人才的交流中心,秉承这样的创新思路,清华大学亚洲青年交流中心只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开端,未来的清华还将会有更多的人才在国际交流中受益,也将会搭建更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化交流平台。曹其镛先生对于清华的慷慨捐赠开启了清华国际化交流的新纪元,未来的清华还需要与具有国际视野和强烈责任感的社会各界人士一道,为培养中国的世界顶尖人才不断开拓进取。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3号楼12层1201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邮编:100084

联系电话:
  • 资源开发部:(8610) 62783786
  • 战略研究部: (8610)62780779
  • 项目管理部:(8610) 62797255
  • 捐赠服务部:(8610)62782779
  • 综合办公室:(8610) 62794587
  • 公共关系部:(8610) 62789633
  • 财务部:(8610)62794861/62794260
  • Email: tuef@tsinghua.edu.cn
  • 传真:(8610)62785959
  • 视频号
  • 微信订阅号
  • 微信服务号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