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仲英青年学者周鹏:志行高远,砥砺前行

2019.09.09

1.jpg

周鹏

清华大学外文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认知实验室主任,仲英青年学者。2010年获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认知科学博士学位(儿童语言发展与障碍方向)。2010年10月—2012年1月,在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2月被聘为澳大利亚认知与认知障碍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从事儿童语言和逻辑能力发展的研究,尤其是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和认知发展。2015年7月,获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语言学系终身教职,兼任澳大利亚认知与认知障碍研究中心研究员。2016年6月被聘为清华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心理语言学。研究主要考察语言和认知能力在正常(typical)和异常 (atypical)人群中的发展, 关注学龄前儿童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对比正常儿童和自闭症儿童语言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差异。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能遇到一个在学术上和人格上都有魅力的导师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能在各个方面不断引导着你前行。”清华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周鹏回忆起自己的学术之路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读本科的时候其实和大家一样,那时有很多的梦想,还在探索。”幸运的是,他在硕士期间遇到了自己的恩师Stephen Crain。恰逢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著名学者Stephen Crain到中国开讲座,这一次的讲座使他深受触动。“那时主要是探索语言和认知能力领域,但还没有关注到研究孩子。正是听了那次讲座之后,我才意识到与成人相比,孩子的发展过程似乎更能告诉我们语言是如何发展的。”对于成年人而言,说话和理解句子是非常自然且容易的,但鲜有人能解释清楚人类是如何过渡到这个状态的,这个过程究竟是怎么回事。

此后的三年时间里,他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做了些尝试性的研究。对于周鹏老师来说,走上学术道路最为关键的是博士阶段。“我对导师非常崇拜,因为他能做到世界顶尖的研究,我就想沿着他的路,跟着他做研究。”带着对导师的满心崇敬与对学术的一腔热情,自此开始了在澳洲四年的博士学习生涯。

2.jpg

周鹏老师在实验室工作

周鹏老师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开始是分析成人句子加工,再到专注于正常儿童的语言习惯发展研究,最后考察语言障碍问题,如孤独症儿童等。目前这三个领域他都有在积极关注与探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心理语言学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周老师介绍道:“在上个世纪50年代左右,人们开始把语言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用科学的手段去分析语言的心理机制,乃至于它的生理机制。而语言研究本身是很困难的,因为人一出生就会说母语。60年代至80年代,心理学的方法就为研究提供了借鉴,从语言学的理论出发,用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语言学的过程。”正如我们所知,周老师的研究就充分体现了当代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的交叉性和前沿性。而让他忧心的是,这样一门高度交叉的学科,当前的交叉融合还不够。“我希望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能真正做到交叉融合。目前我们似乎都还没走出这个困境,有时候还是脱节的。不过我相信最后还是会走向高度融合的。”

 

教书育人,良工心苦

正是因为心理语言学的独特之处——用理工科研究人文学科,其对学生相应的背景要求很高。单纯的人文学科背景过于单薄,而纯粹理工科背景也存在欠缺,因此只有在综合性大学里才能真正培养交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2016年,周鹏老师毅然回国,回到清华大学培养专业人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除了学生要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老师的引领与投入更为重要。“我给本科生上课就是播种一棵苗子,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知道心理语言学是什么,愿意自己去探索。而我对研究生的培养更多是强调独立的科研能力,我希望他们在毕业之时能独立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

3.jpg

周鹏老师与同学们在实验室工作

“学者在一个领域探索时间长了会有一定的惰性。如果永远呆在这个区域,墨守成规,可以做得不错,但你的研究领域就只有这一块,永远不可能拓展。”周鹏老师认为,作为研究心理语言学的学者,想要做到交叉融合,就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勇敢大胆尝试,放下成规。“学生可以推动你不断进步,每个新的学生来,都带着新的想法,做出新的尝试,那么导师自己也相应得到提高了,我想这就是所谓教学相长,是师生互相促进互相成就的过程。”

周老师始终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的成就者与帮助者。“老师的目的就是培养开拓性的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真正做到融合与开发。我就是朝着这个理念去做的。”

 

行如微尘,大爱无疆

优秀的学者,虽身在象牙塔中却时刻心系社会。“有些人对公益理解的太狭隘了。就我个人理解,用自己的知识做些对社会有帮助的事情,可大可小,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到他人就可以了。”周鹏老师对于公益有着自己的理解。

4.jpg

周鹏老师出席儿童语言与认知发展科研基地

揭牌仪式

2017年,周老师当选“仲英青年学者”。“仲英青年学者”由唐仲英基金会捐赠设立,奖励有优秀学术潜力的年轻教师,使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学术研究,同时,唐仲英先生鼓励年轻教师能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人。这两年来,周鹏参加了多场仲英青年学者活动。“我的目标是组织大型的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服务活动,这个目标三年内一定会实现。”除了直接为特殊群体服务,他还想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科普做一些贡献。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关注孤独症儿童这个群体,他积极组织了多场相应的知识普及的活动。“实际上,想要和孤独症儿童交流很困难,很难帮助他们,因为他们根本不会理你。”沙龙讲座、红十字会专访等都出现了周老师的身影,他用通俗的语言向公众介绍孤独症群体语言发展的特征和语言认知情况,消除社会上的对这一特殊群体的误解。

“你们来到清华学习,一定要有改变这个世界的志向。”正如周鹏老师在每门课上都会强调的这句话,他一直致力于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社会做贡献。尽管个人的力量微弱,但只要能对社会、对他人有所帮助,就是有意义的。他表示,希望在未来,各种公益组织能做得更系统更细致,只有将各个人微小的力量凝聚起来才能发挥更大力量,让社会变得更好。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3号楼12层1201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邮编:100084

联系电话:
  • 资源开发部:(8610) 62783786
  • 战略研究部: (8610)62780779
  • 项目管理部:(8610) 62797255
  • 捐赠服务部:(8610)62782779
  • 综合办公室:(8610) 62794587
  • 公共关系部:(8610) 62789633
  • 财务部:(8610)62794861/62794260
  • Email: tuef@tsinghua.edu.cn
  • 传真:(8610)62785959
  • 视频号
  • 微信订阅号
  • 微信服务号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