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物特写|清华挚友、台湾名士——高英士

2019.08.28

图片1.jpg

英士楼


远在海峡的对岸,有这样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他与清华有着颇深的渊源。见过他的人虽不多,但清华园里却有着不少与他有关的印记。

从英士楼到艺博英士珍藏展,从“清华之友-长兴奖学金”、“清华之友-高英士奖学金”再到“清华之友-承宪康纪念奖学金”,他的关怀与支持都留存在这个校园里。


朴实无华却情深义厚

“高英士生于1924年,1964年在台湾省高雄市创设长兴化学工业公司。”

在网络上,有关高先生个人的新闻报道并不多,这句话就是媒体对于他的生平的全部介绍。

高先生认为,自己对社会国家贡献无多,也不习惯面对镜头,所以甚少接受媒体采访。

timg.jpg

为人处事低调谦和的高先生不敢以“成就”形容自己的事业,但自1964年创立长兴材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迄今已55年,长兴集团三项主要产品产能皆是亚洲第一位,海内外员工约5000人。

高先生认为,能创立一家公司提供5000个员工及其家庭一个稳定的生活,并生产优质产品、服务客户,善尽环保责任,对社会、对国家有所贡献,也就是对自己最好的肯定。

高先生也因为长兴公司对台湾岛内化工产业的贡献,于2017年荣获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士。2019年,清华大学授予高英士先生名誉校董——这是高先生最引以为荣的事情。

图片2.jpg

   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袁桅为高英士先生颁发名誉校董聘书


高英士先生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他认为教育和文化是社会朝向真善美的基础工作,因此他将有限资源长期投入教育及文化的公益项目,持续推动,从不间断四十多年前即于台湾岛内设立“长兴奖学金”,清华大学亦设立多项奖学金,清华大学图书馆基金的捐赠等等,并将个人多年的收藏,部分捐赠给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设立“长兴艺文中心”,今年二月落成启用,这些都是高先生公益理念的实践。

图片3.jpg

聘任仪式上的合影

长兴人与清华人

回忆起90年初第一次到访清华大学,高先生仍清楚记得当时是由承宪康老师接待。他对承老师待人诚恳,热心友善的印象非常深刻。经过多年的交往,他更对承老师为学校、为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更为感佩。

若说对学校有任何一些小小的贡献,那是因为承老师朴质无华的特质以及对学校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召。

20世纪90年代,高英士先生曾向学校捐献了一笔奖学金,10年后他提出想看一看奖学金10年来的发放情况。当时负责校友基金会工作的承宪康老师通过查看自己的记录和档案,把10年来的奖学金发放情况清清楚楚地交给了高英士先生。当时,高先生非常感动,觉得清华人做事非常认真,值得信赖。

图片4.jpg

英士楼揭幕

自此,出于多年来积累的深厚感情,高英士先生表示要再为清华做点事。他捐出了3000万元其中2000万捐给化工系建系馆,1000万捐给图书馆做图书基金。

承宪康老师去世后,高英士先生写了一篇言辞朴实而真挚的唁电,同时提出捐赠设立承宪康纪念奖学金,寄托他对老友的感激和缅怀之情

虽然承宪康老师已经去世,但长兴人与清华人的友谊仍在继续。

说起清华大学的学生,高先生认为,能进入清华大学的学生,一定是他们家乡拔尖的优秀人才,经历多年的苦读才能进入世界顶尖的清华大学,因此在校内他们必须与各地优秀人才竞争,大家都十分努力学习。和他所见到的岛内学生最大不同的地方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勇为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都有独到的见解,学习方面积极且自律性强,非常优秀。

图片5.jpg

清华学生为全国最顶尖优秀的学生,是民族的菁英分子,国家未来的栋梁,我期盼清华学子在校努力学习,未来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贡献更多力量,让中华民族能与世界列强并驾齐驱。


三十载 关心不断 温情常在

高英士先生经营事业重要的理念之一就是注重研究与创新,除了在公司内部设立研究单位从事研发项目之外,产学合作也是长兴化学公司推动的重点。在1990年参访清华大学后,高先生希望与清华大学保持交流与合作,因此展开了长达近三十年的友好情谊。

高英士奖学金自设立以来,旨在奖励化工系和化学系学习成绩优异、品学兼优的博士研究生。2016年起,高英士先生为了更好地鼓励和支持化学化工在教育领域的建设和发展,将获奖者的数量和奖学金的金额都提高了,为学校的教育发展、人才培养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1258179804.jpg


2018年,高英士奖学金奖励了化工系和化学系各10名勤奋刻苦、积极进取的博士研究生。

同年10月30日,“英士藏珍——高英士先生捐赠展”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大厅举行。年逾九旬的高先生欣闻我校建立艺术博物馆,将其多年来珍藏的一批包括书法、绘画以及有重要史料价值的不同时期田契等珍贵文物捐赠我校艺术博物馆,丰富了馆藏,艺术博物馆特从中遴选若干件,举办展览,以志纪念。

u=3918980701,1344930388&fm=173&app=25&f=JPEG.jpg

说起捐赠藏品的经历,高先生认为,从博物馆的定义来看,博物馆是一个对人类物质与非物质文明的收集、保存、研究、展览的非营利教育机构。

1797143791.jpg

“我认为博物馆具有提升人类精神层次及正向思考的价值,因此博物馆的设立对大学教育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可以让学生印证所学,扩充课外知识;闲暇之余又可培养生活美学,陶冶性情,具有多层的教育意义

“若能将多年珍藏文物奉献学校博物馆收藏,并能起到教育的作用,那将是自己莫大的欣慰与荣幸。”高先生如是说道。

340062712.jpg

1359937577.jpg

作为一个企业家,竭尽全力,不忘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名慈善家,无私奉献,履行职责,为社会增光添彩。“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高英士先生身体力行,践行着自己的理念。


策划: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新媒体团队

采写: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新媒体团队

文案:敏玄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3号楼12层1201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邮编:100084

联系电话:
  • 资源开发部:(8610) 62783786
  • 战略研究部: (8610)62780779
  • 项目管理部:(8610) 62797255
  • 捐赠服务部:(8610)62782779
  • 综合办公室:(8610) 62794587
  • 公共关系部:(8610) 62789633
  • 财务部:(8610)62794861/62794260
  • Email: tuef@tsinghua.edu.cn
  • 传真:(8610)62785959
  • 视频号
  • 微信订阅号
  • 微信服务号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