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春意正隆,一位老人却永远沉睡了。

2019年2月24日,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因病于2019年2月24日零点11分去世,享年86岁。
今天,是先生遗体告别的日子,我们以《缅怀|清华简背后的学术巨匠》、《留声|十年硕果 晚秋飘香——先生在清华简入藏十周年研讨会上的致辞》、《故事|清华简的前世今生》以及《传承|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大楼》四篇文章,追忆先生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以及先生晚年倾尽所能守护的清华简研究。
李学勤先生是当代学者中极少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是著名的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专家,对于甲骨学、青铜器研究、简帛学及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作出了引领式的杰出贡献。
“一些的一切,一切的一些”
李学勤先生1933年生于北京,父亲在协和医院工作。由于是独生子,加上从小体质纤弱,儿时的他没有什么玩伴。好在母亲很早就教他认字,四岁之前已可识字读书。
父亲专门给李学勤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他用两年时间学完了小学教材,但因年幼,1941年进小学时仍需上三年级。由于课堂内容远不能满足其求知欲,上课之余,他阅读了众多的课外书籍,尤其是《科学画报》。
因为兴趣爱好广泛,李先生的读书范围也非常广泛,但由于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他经常不吃早饭或午饭,省吃俭用,去书店和书摊买旧书,看完后再卖掉,换买其他的书来读。当时商务印书馆印行了许多学术著作,李先生阅读了其中的大部分,甚至一度计划要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全部图书搜集齐备,足见他对读书学习的痴迷程度。
20世纪50年代,李先生刚到清华大学读书时,他的同学钱耕森等人曾应邀去他家玩,对于其藏书的丰富留下了深刻印象:“参观他的书房时,我们无不感到很惊奇!只见四壁都摆着一排书架,每个书架上都摆满了书,几乎全是中外古今的学术名著。因此,它并不像一个中学生的书房,也不像一个刚进大学的低年级的大学生的书房,倒像是一个研究生的书房,甚至倒像大学里一个年轻的老师的书房呢!”

李先生很喜欢用一句英文俗语“一些的一切,一切的一些”来说明自己的治学体会。“一些的一切”即学什么东西就要对这个领域已有的一切都懂;“一切的一些”即对其他领域的知识也都应懂一些。
还在中学读书时,李先生就曾听人说,最难学的是甲骨文,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于是,他开始留心甲骨文,一有时间就到位于文津街的北京图书馆自学甲骨文。在他看来,那些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像符号一样,特别有意思。
长期潜心治学的结果,使李先生养成了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只要一有时间,他就自觉投入到学习和科研工作之中,不肯浪费点滴时光。青年时代的勤奋使他具备了渊博的学识,即便到了后来,虽然长期担任行政领导职务,要处理繁忙的公务,一有闲暇,他还是用来读书和写作,并发表了大量的科研成果。
遇到重大发现,不顾高龄骑车赶到现场
虽然学术成果丰硕,不过近十年来的李学勤,更多为人熟知则是由于“清华简”。
十年前的7月15日,由清华校友捐赠的近2500枚珍贵的战国竹简入藏清华园,它们就是后来被人们熟知的“清华简”。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11位专家鉴定专家在意见中写下:“这批战国竹简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必将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对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等许多学科将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当年8月,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竹简的抢救性清理保护工作的同时,清华大学决定成立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由历史系与图书馆、化学系等单位共建,李学勤先生担任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的成立,是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不仅承担着清华简的保护、整理与研究工作,还同时开展其他出土文献(如甲骨文、金文)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工作。

如今中心已成立十年有余,李先生曾说:“十年的时光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不算短,但是对于一个刚刚建立和起步的研究机构来说,我们才从呱呱落地、蹒跚学步迈入到充满朝气和进取的少年时期,我们的工作还做得很不够,我们的前面还有种种的困难与挑战,需要我们去克服和解决。”
中心研究员李均明负责清华简的清理,刚入藏的时候,一有新发现,就给李先生汇报。他回忆称,有时一天要汇报好几次,李先生也跟着一天激动好几次,遇到重大发现,还会骑自行车赶过来看现场。对于这一冷门绝学,李学勤曾表示:我们是本着先易后难的顺序在释读清华简,未来还有艰巨的任务等着我们。

2011年至今,清华简以每年一辑报告的节奏出版,至今已有八辑。去年11月,清华简入藏十周年之际,第八辑整理报告同时公布,李学勤先生“缺席”了,但仍坚持写了一篇言辞朴实,但充满感激的致辞(见《十年硕果 晚秋飘香》推文),请同事代为转达。之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先生就永远离开了我们。
先生已逝,
但先生的风骨
将永远留在清华人心中。
愿先生一路走好!
本文部分摘编自: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国忠《李学勤:“一些的一切,一切的一些”》及《新京报》2019-2-26 王俊《李学勤:用一生走进历史》
文/编: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