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清华园里也有这样一群在乡村振兴工作站里努力贡献青春力量的青年师生。适逢全国“两会”召开,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特推出系列人物特写,记录他们站稳人民立场、投身强国伟业的使命与担当。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学习与贯彻,是对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生态宜居”的农村现代化要求的呼应。工作站通过与地方政府共建实体工作站点,结合地方发展需求,依托清华大学专业团队,为基层乡村振兴相关工作提供规划设计、策划运营、科技服务等支持,构建综合服务体系,打造校地合作的乡村振兴样板,为乡村实践打开新的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韩昊庆出生在齐鲁,成长于岭南,等来到北京读书,又领略了大都市的风采。从鲁东南的平原农村,至东莞的工厂鳞栉,再到北京的宏伟壮观,他由衷为国家丰富的社会生态所惊叹。
自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以来,每逢假期,他总会尽可能地出去实践。在这些实践中,他逐渐对三农、新工人等社会问题产生兴趣。从河北正定的田间地头到广东东莞的服装车间,他对当代中国有了初步的认识,更坚定了扎根中国大地,调研国情民情的求知方向。为此,他在完成建筑学硕士的学业后,转而投入全新的领域,成为了一名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


韩昊庆与乡村振兴工作站团队实践交流
在2018年秋天,他被一种全新的实践育人模式——乡村振兴工作站吸引,并自此之后与众多志同道合的师生一起投身到这项初具雏形但大有可为的事业之中。他一方面学习社会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担任“双肩挑”辅导员,同时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站的模式完善与实际服务之中。他先后担任工作站办公室分管宣策、运营工作的副主任,并主动承担起闽清工作站校方站长的角色,带领团队完成乡村振兴工作站年会/论坛、十余个工作站站点选址与建设、数十支实践团队的策划与指导等工作。

韩昊庆被授予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站站长
几乎每个寒暑假,他都是在走访站点、服务支队中度过,最忙的时候,10天内连续走访位于天南地北的6个站点,每天休息不足6个小时,只为帮助团队与地方顺畅沟通并高效推进。在长期的服务中,他既保障了工作站的顺畅运行与不断成长,又大大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在与众多基层干部、公益团队、清华师生的交流中,他逐渐明白了工作站对于自身成长的意义,明白了服务乡村对于青年价值实现的意义,更明白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国家与民族的意义。

韩昊庆代表乡村振兴工作站团队领取“清华大学2019年学生年度人物”荣誉
在本科毕业去往西藏支教前,一位老师告诉韩昊庆“要懂建筑,就要先懂生活,先懂人”,经过数年数十个乡村的跋涉与探访,韩昊庆明白了,对青年而言,去“了解人”、“了解生活”是多么重要的锻炼,又会留下多么宝贵的积淀,于建筑学如此,于中国一切事物都是如此。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团队凝聚了一批有理想与情怀的青年,吸引来自54所大专院校、50余个专业的800余名师生共同实践,在全国各地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工作。目前工作站已与全国15个地市区县签订协议,累计组织69支实践支队,前往18省27个区县开展公益服务,取得积极的社会反响,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报道。
自项目实施以来,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积极筹措各方资源,支持乡村振兴主题实践。目前已获得来自碧桂园集团、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万科集团北方区域公司、凯达环球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启迪设计集团、北京清城同衡智慧园高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机构的捐赠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