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新支教精准扶贫,开启校园公益新模式

2015.11.16


扶贫支教一直都是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的热点,在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清华大学百合公益基金等支持下,2015年暑假这一主题共有近90支实践支队出行。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深入了解基层教育现状,不断探索精准扶贫、高效支教的新模式,在资源整合、专业支教、课程设计、项目延续等方面创新开展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整合多方公益资源,打造精品梦想学校

一个贫困地区的孩子所面临的教育和成长问题绝对不是单纯的学校课堂教学问题,而是来自多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梦想学校”联合实践支队的同学们注意到了这一点,因此整合了校内公益类社团尤其是学生书脊支教团、学生科技教育交流协会、学生粉刷匠工作室等的品牌项目,在贵州、湘西和甘肃开展了包括学生素质课程、教师技能培训、乡村教师访谈、留守儿童家访、校园空间改造、热水器搭建等在内的立体化支教项目,改善校园硬条件、提升教学软实力,打造了支教2.0模式。

blob.png

梦想学校支队的同学在给当地学生上素质拓展课程

贵州支队创新性地引入了“云微课”,依托网络资源平台,实现跟踪帮扶,让长期化“翻转课堂”式的新型支教成为可能。该项目以视频为载体助力支教,招募清华校内同学录制生动有趣的视频课程,暑假时由支队带往支教地,为支教地提供长期的素质拓展类课程补充,实现课堂的翻转。TSI暑期教师学院支队把支教对象定位于教师,关注中西部地区教师以英语和计算机为主的技能培训,通过提高老师的能力来覆盖更多的学生。

blob.png

TSI暑期教师学院支队的同学们在给当地老师进行计算机技能培训

网络众筹也成为支队调动社会资源的有效方式。湘西支队众筹超过6万元,为吉首市三所学校搭建热水器、改造学生澡堂,使湘西州首次拥有了能够为学生提供常规热水淋浴的乡村学校;赴化旦尖措孤儿学校支教暨微光众筹支队在45天内筹集53000元,为甘南藏区的孤儿学校建起两间宿舍。

blob.png

湘西温度支队的同学们利用自己众筹来的资金为当地学校搭建热水器

专业化前期培训,提升队员实践技能

参与支教实践的同学们往往都对教育和公益事业充满了热情,但由于不是教育专业出身,大家往往在课堂教学技能等方面存在短板。为此,“书脊支教团”会在实践之前对成员进行专业化培训,目前已连续多年组织了多支实践队伍奔赴祖国各地开展支教。

书脊支教团的培训体系分为“支教公开课”、“灯塔计划”、“支队长沙龙”、“支教试讲”四大板块,分别着眼于整体能力提升、教案编写、支队传承和实际授课。在“支教公开课”中,教育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为同学们生动的讲解教育教学知识,全方位提升同学们的专业素养。“灯塔计划”则让同学们在出发前就能在支教经验丰富的学长学姐的帮助下对自己的教案进行反复的修改雕琢,让同学们带去支教地的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支队长沙龙”主要是分享支教心得,帮助同学们提前了解支教地情况。而“支教试讲”更能帮助教学经验不足的同学们克服技能短板,积攒实战经验,大幅提高授课质量。

书脊支教团还整合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与美丽中国、益微和职慧等社会教育机构开展深入合作,为同学们带来了更多专业的培训内容。同时也针对培训参与度和培训成效如教案质量开展绩效考核,充分保障了培训的质量。

积极丰富支教内容,主动探索心理沟通

除了常规的课程以外,支教还能做些什么呢?赴新疆克州阿合奇县艺术支教与文化交流支队通过“艺术支教+文化交流”的模式,输入艺术课程师资、浇灌少年艺术梦想。支队为当地幼儿园(逾300人次)开设了13门艺术课程,举办了作品逾200幅的汇报展览和19个节目、近百个孩子参演的汇报演出,撰写了近5万字的教学日记与学员档案。而在文化交流方面,支队整理出曲谱26份并制作完成了时长10分钟的库姆孜专题片,队中有3人已达到现场弹奏库姆孜的水准。

blob.png

赴新疆克州阿合奇县艺术支教支队与当地孩子汇报演出

赴斯里兰卡等地援助与改善孤儿心理状况的研究与实践支队则是将目光投向了国外。实践期间,团队成员到斯里兰卡多个孤儿院进行实践,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探索成长游戏和教学课程的设计,陪伴当地孤儿,探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方法。

blob.png

同学们给斯里兰卡的孤儿上手工课

“漂泊的天使”上海流动儿童教育调研支队关注教育政策、家庭观念、社区环境等因素对流动儿童未来发展的影响,并积极推广流动儿童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孩子们更加有信心地去脚踏实地践行梦想。

清华大学百合公益基金,取义“百年清华,合力公益”之意,旨在支持清华大学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推动校园公益事业繁荣发展,百合公益基金是一支定向支持清华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专项基金。经基金发起人谢建华、徐莉萍夫妇和基金受益方清华大学团委协商,将基金委托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管理,并持续对社会开放接受捐赠。公益路上,期待与您同行。

(供稿:校团委)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3号楼12层1201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邮编:100084

联系电话:
  • 资源开发部:(8610) 62783786
  • 战略研究部: (8610)62780779
  • 项目管理部:(8610) 62797255
  • 捐赠服务部:(8610)62782779
  • 综合办公室:(8610) 62794587
  • 公共关系部:(8610) 62789633
  • 财务部:(8610)62794861/62794260
  • Email: tuef@tsinghua.edu.cn
  • 传真:(8610)62785959
  • 视频号
  • 微信订阅号
  • 微信服务号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