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清华大学教育扶贫指导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2016.01.07


12月24日上午,清华大学教育扶贫指导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工字厅荷声会议室召开。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和委员会顾问、委员等近30位各方代表出席。会议由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张凤昌主持。

杨斌首先宣布成立清华大学教育扶贫指导委员会,并宣读委员会名单。

1.jpg

清华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分布图。

教育扶贫工作于2002年底由继续教育学院发起,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高策理全面汇报了十余年来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目前,已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500多个贫困县及老少边穷地区县级教育机构建立了1156个现代远程教学站,在2520个乡镇中小学建立了清华伟新中小学在线教学站,每年组织面授和远程培训、清华和境外师生赴当地支教、医疗帮扶等活动,累计培训贫困地区的干部、中小学师生、医药卫生人员等逾230万人次。清华坚持开展教育扶贫工作,不仅让贫困地区的各类人群收获了知识和智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自身发展能力,受到贫困县的衷心欢迎,也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港澳慈善机构爱心人士的热心资助。

在交流环节,委员会顾问贺美英、林炎志、曾庆辉、胡东成、杨家庆先后发言。

贺美英指出,清华大学是全国人民支持建设的大学,主动服务社会、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是学校的光荣使命和应尽的社会责任。“十三五”规划确立了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我们应多方争取资源,注重实效,全力以赴做好教育扶贫工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清华应有的贡献。贺老师表示会继续为教育扶贫工作献计献策,帮助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林炎志学长从自己参与教育扶贫工作的经历,谈了对教育扶贫工作的认识和体会。20多年前,林炎志组织部分老革命的后代回到他们父辈曾战斗过的晋绥老区,看到当地的贫困现状,深受感触。后来经多方牵线联系,林炎志学长2007年左右开始参与清华教育扶贫,组织捐建了教育扶贫远程教学站,常年在培训班为学员讲授中国特色道路、社会管理创新等课程,还多次亲临贫困地区为当地干部群众授课。

香港曾宪备慈善基金执行董事曾庆辉先生谈到,作为香港人一直非常关注祖国发展。曾宪备慈善基金2010年开始与清华合作开展中外大学生扶贫支教活动,了解到参与活动的外国大学生对中国的认识有了改观,以及港澳台地区大学生对祖国有了更高认同,深切感受到教育扶贫活动的深远意义,希望今后继续参与清华教育扶贫工作,为扩大教育扶贫工作在港澳台的影响力做出努力。

胡东成指出,2002年,继续教育学院主动发起教育扶贫工作。这项工作启动之初,就显示出其重要意义,是继续教育工作的一个亮点。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大规模,可持续,见实效,能推广”的工作原则,十余年来坚持不懈,依靠多方支持,开展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总结经验,分析和评估工作实效,在扶贫内容和技术手段上与时俱进。

杨家庆也非常强调教育扶贫是清华服务社会的应尽义务,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有很重要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应该认真分析全国的教育扶贫情况,把学校扶贫工作与国家扶贫规划和地方需求结合起来,确定重点帮扶内容和对象,做出有影响和有实效的工作,让教育扶贫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2.jpg

与会人员合影。

最后,杨斌副校长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教育扶贫不仅是学校服务社会的使命所在,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说,也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对学校的学生和青年教师了解国情、培养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交流合作,让清华的学生、青年教师、苏世民学者项目和伯克利项目等的学生更多参与教育扶贫活动。感谢各位老领导、老学长、爱心人士、校内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入教育扶贫指导委员会,希望委员会指导、监督、支持教育扶贫工作,整合校内外资源,教育扶贫办公室要在委员会指导下,负责落实好具体工作,期待教育扶贫工作树立新的典范,力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脱贫交出满意的答卷。


(新闻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3号楼12层1201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邮编:100084

联系电话:
  • 资源开发部:(8610) 62783786
  • 战略研究部: (8610)62780779
  • 项目管理部:(8610) 62797255
  • 捐赠服务部:(8610)62782779
  • 综合办公室:(8610) 62794587
  • 公共关系部:(8610) 62789633
  • 财务部:(8610)62794861/62794260
  • Email: tuef@tsinghua.edu.cn
  • 传真:(8610)62785959
  • 视频号
  • 微信订阅号
  • 微信服务号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