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举行纪念顾夏声先生百岁诞辰座谈会

2018.06.06

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举行纪念顾夏声先生百岁诞辰座谈会,深切缅怀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夏声先生为我国环境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追思和学习先生的崇高品德和风范。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方惠坚、环境学院钱易院士、原环境系首任系主任井文涌、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王丹、顾先生母校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嵇绍岭,以及顾先生家属、学生和清华师生代表约40人参加活动。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旭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常志东 摄

原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方惠坚高度评价了顾先生在我国和清华大学环境学科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嵇绍岭表示,顾先生是上海交大杰出校友的代表,于2012年获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终身贡献奖。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王丹表示,2008年顾先生弟子捐资成立的顾夏声励学金已资助奖励36名清华学子。

方惠坚教授发言

钱易、井文涌、九三学社清华大学分委代表黄霞、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代表温东辉,斯坦福大学教授吴唯民、中国环科院研究员周岳溪、同济大学教授周琪等顾先生学生代表在发言中回忆了与顾先生共同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嘉宾在发言中多次提到,在学校众多工作中,顾先生特别重视教学工作,认为培养学生是教师的第一要务,这种思想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培养出了一批好老师,也融入了环境学院的办学思想之中,在今天尤为重要。顾先生令人敬佩的品格风貌更是在一段段生动的回忆中重现在大家面前,正如在顾先生90华诞庆贺会上,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先生评价,“他的高尚品德、人格精神、治学思想和光辉业绩被公认为是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的典范。”

钱易院士发言

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毅代表环境学院表达了对顾夏声先生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回顾了顾先生的生平经历和治学育人成就,希望师生和校友以顾先生为榜样,把老一辈环境人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新的高度,为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做出新一代环境人应有的新的更大贡献。

顾夏声先生1918年5月生于江苏无锡,194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46年赴美留学,1948年获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卫生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后在新泽西州罗格斯(Rutgers)大学环境卫生系任研究助理,后任美国芝加哥水泵公司污水处理设备研制部工程师。1949年顾先生放弃美国优厚待遇,毅然回国报效,任教于交通大学唐山学校。1951年应陶葆楷先生之邀受聘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1952年随院系调整到清华大学任教,历任土木系、土木与建筑系、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和环境工程教研室主任,兼任国家教委环境工程教材委员会和建设部给水排水与环境工程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政府给水排水工程顾问等职。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夏声先生是清华大学开展环境工程教育和研究活动的先驱者之一。顾先生从事教育工作63年,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计划制定、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为清华大学的卫生工程、给水排水、土木工程和环境工程的专业建设和各项教育教学环节的完善付出了大量心血,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骨干人才,为我国培养了环境工程领域第一位博士生。

顾夏声先生在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外首次提出UASB反应器内厌氧颗粒污泥的结构模型和颗粒污泥形成机理的“晶核生长”学说,由此找出了培养颗粒污泥的优化条件和关键技术,建立了UASB反应器处理啤酒等废水的新工艺,研究成果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和“国家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他坚持发扬清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著述的《废水生物处理数学模式》等著作一直被环境工程的专业人士奉为经典,所著《水处理微生物学》填补了中国在环境工程领域尤其是污水处理微生物教材的空白。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继承,清华环境人将继续发扬顾夏声先生等老一辈环境人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嘉宾合影

来源: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3号楼12层1201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邮编:100084

联系电话:
  • 资源开发部:(8610) 62783786
  • 战略研究部: (8610)62780779
  • 项目管理部:(8610) 62797255
  • 捐赠服务部:(8610)62782779
  • 综合办公室:(8610) 62794587
  • 公共关系部:(8610) 62789633
  • 财务部:(8610)62794861/62794260
  • Email: tuef@tsinghua.edu.cn
  • 传真:(8610)62785959
  • 视频号
  • 微信订阅号
  • 微信服务号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