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室外寒风凛冽,教师发展中心内温暖如春,四届仲英青年学者济济一堂。参加此次仲英青年学者见面交流会的还有清华大学人事处副处长、人才开发办副主任张强,文科处副处长段江飞,学生领导力培养计划唐仲英项目指导教师李纪琛,以及唐仲英爱心社社长陆瑶同学等。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赵劲松主持活动。

活动现场
此次见面交流既是欢迎第四届仲英青年学者的加入,也是交流和回顾仲英青年学者们在学术、公益等方面的进展,并展望下一阶段的工作。

唐仲英爱心社负责人介绍社团公益活动
李纪琛介绍学生领导力培养计划
陆瑶和李纪琛分别介绍了唐仲英爱心社与学生领导力培养计划在过去一年里的各项实践,特别分享了同学们与仲英青年学者共同策划、实施的公益活动。他们感谢学者们的热情支持,也欢迎更多学者发挥专业所长,对同学们的公益活动给予支持和指导。








分享环节
活动中,仲英青年学者们热情分享了各自的公益实践、体悟和思考。郭菲老师认为招生志愿者的工作为她提供了与中学生深入交流的渠道,在给同学们提供帮助的同时,也对她的教育专业研究是很好的实践补充;蒙克和范大邯老师分别介绍了他们组织策划的清华大学文科沙龙和公益讲座,名师大家汇聚一堂,努力打造文科教师学术交流的宽广平台;郭振、张姗姗和伍珍老师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公益与学科密切结合,以学习经验交流、美育课程传授、心理健康普及等方式切身践行公益。
同时,仲英青年学者们还对未来的公益设想各抒己见。孟天广、张伟特等老师希望能够组织大家赴中西部进行教育扶贫,将短期支教系统化、长期化,发挥个人专长,普及通识教育,承担起仲英青年学者和清华青年教师应有的使命与责任。

张强发言

段江飞发言

赵劲松发言
交流会上,张强、段江飞和赵劲松也分别发言,寄语仲英青年学者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大学的发展相结合,早日成长为顶尖学者,并在学术成长的同时,积极践行唐仲英先生“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的公益理念,身体力行,贡献社会。
感言分享

第一届仲英青年学者 伍珍
“仲英青年学者”这一身份深深影响着我,从研究到生活,从心态到价值观,我不断在做出改变。基于心理学的研究专业,我一直在面向家长开展工作坊,引导培养儿童的利他行为与同理心。家长不理解为何要这样做,我便愈发意识到“利他”的可贵,也愈发认识到培养同理心的重要性。很多人在追求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边谴责着这个社会的麻木,一边漠视着他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群。所以,作为班主任,我让同学们每天尝试着关心帮助他人,做亲社会行为日志,从充满善意的人际关系中汲取温暖,缓解焦虑,跳出局限的小世界。我逐渐体会到,“仲英青年学者”的身份是在自己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让我通过课堂、研究、公益服务,把这颗种子传递给更多的人。
仲英青年学者
清华大学“仲英青年学者”项目由唐仲英基金会在2016年捐赠设立,旨在资助清华大学文科领域的优秀青年教师。目前已有三期40余位来自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学院、社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美术学院等院系的青年教师得到资助。
唐仲英基金会曾在国内21所高校先后设立“德育奖学金”,累计资助近万名品学兼优、热心公益且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同学出色完成学业。清华大学是唐仲英基金会设立“德育奖学金”的第一家高校,迄今已有数百名同学获得资助。
近年来,唐仲英基金会还在清华大学设立了“唐仲英医学研究基金”和“唐仲英学生领导力培养计划基金”,并捐资支持清华大学在结构超润滑领域和城镇化进程中公共健康问题方面的交叉创新研究,以及旨在提升优秀大学生村官能力的公益行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