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披荆斩棘启征程,赓续荣光再出发——清华大学2020年基金会工作会议召开

2021.01.07

20201230日下午,清华大学2020年基金会工作会议在廖凯原楼召开。这是清华大学第二次就捐赠资源筹募工作召开会议。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希勤,副校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杨斌出席会议。来自40多个院系、10多个部处的近百位教职工以及基金会工作人员参加会议。基金会副秘书长赵劲松主持会议。

 1609985930597035082.jpg

王希勤讲话

王希勤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风险挑战,学校的资源筹募工作依然有序进行,有力支持和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他感谢包括基金会在内的各院系、部处为学校抗击疫情和战略发展作出的贡献。王希勤说,筹款工作的重点在于拓宽筹募资源和提高利用效率,只有两者密切配合、共同作用,才能使清华的资源筹措工作得到更高效的发展。他从的角度切入,阐释了清华人应具备的情怀担当,开拓并维护捐赠人关系的方法,以及在细分捐赠人的价值诉求、紧密学校各院系部处间的协同合作、构建资源配置优先级体系等方面提供的指导作用。他认为,当前我们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要把握好、运用好,让清华大学的资源筹措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王希勤表示,清华人既要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进程中发挥高等教育的旗帜作用,也要为全球的文明和发展提出新理念,贡献新智慧,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面向未来,王希勤强调,在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远景目标的指引下,清华将不负社会期盼,肩负起建设世界顶尖大学的使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助推国家战略,增进人类福祉。

 1609985946238019795.jpg

杨斌讲话

杨斌表示,2020年高等教育和公益慈善领域面临着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等带来的巨大挑战。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和各院系、部处协同努力,在为学校抗疫提供物资保障方面作了许多贡献,也筹募资源支持了国内外疫区及海外友人抗疫工作,筹款和资助工作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成绩。杨斌认为,目前学校的筹款工作虽然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与世界一流高校相比仍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同时,不同院系不同领域间存在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希望教育基金会协同院系不断提升筹款质量,促进院系间的筹款经验流动。在资源筹募过程中,院系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关部处要积极承担支持协调角色,为学校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可期强有力的支持。

杨斌还特别肯定了过去一段时间院系通过设立以功勋先辈、资深教师、可亲职员冠名的奖励基金,对凝聚清华传统、传播清华文化、向新一代师生传承清华精神起到的积极作用。他希望院系班子进一步提高对资源筹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讲好站在民族复兴大业新征程上的清华故事,进一步拓展资源筹募以及团结校友和朋友等攸关群体的内涵与外延,支持清华大学的建设,服务国家,造福人类。

 1609985965107056577.jpg

袁桅作工作报告

袁桅从资源筹募的实践出发,认为筹款人不仅要具备沟通能力和专业素养,还要以热爱与激情感染捐赠人,以真诚与温暖服务捐赠人。她从四个维度总结了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在过去一年的探索与努力。一是构建全校募资体系,调动协调院系筹款力量,全力推进更好的清华” 筹款行动;二是响应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紧密围绕学校战略发展,研究策划战略型筹款项目,积极提升资源筹募能力;三是着重服务学校中心工作,通过强化内部管理、体系建设和平台开发,持续优化项目管理水平;四是搭建多元平台,传播捐赠文化,提供更温暖的捐赠服务。

袁桅表示,在资源筹募的过程中,筹款人要千方百计的接触到捐赠人,要不怕千辛万苦的向潜在捐赠人展示项目内容,还要千方百计的说服捐赠人捐赠的价值和意义。她强调了宣传工作、公关工作和回馈捐赠人,对捐赠活动形成闭环非常重要,指出从捐赠者角度出发,他们希望捐赠资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这些都需要通过宣传形成社会对其慈善行为的正向反馈,也是我们能够给予捐赠人的最好的回馈。袁桅希望与院系、部处继续精诚合作,创新资源筹募模式,为清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会上,电子系主任汪玉、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唐杰、人事处处长王宏伟、科研院副院长张虎、团委书记张婷分别从所在院系、部处实际工作出发,分享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校友工作中的捐赠资源筹募情况。

1609985984033099719.jpg 

汪玉分享

汪玉分享了电子系的使命愿景、发展目标、资源配置规划和筹募情况。他认为,社会捐赠已经成为办学治校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力支撑了院系提升性的、想做而暂时缺少经费的事情。汪玉总结了筹款工作的三点心得:一是互利共赢,吸引校友参与育人环节,增强参与感和获得感;二是打通社会化闭环,拓展并维护学科的朋友圈资源,在院系、校友和企业间形成互联互通的良性生态系统;三是寻求共识,做出有说服力的筹款方案。

1609986020394058280.jpg 

唐杰分享

唐杰简要介绍了清华校友总会的发展情况,并以校友义工计划为切入点,系统介绍了校友自愿报名,参与学校发展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公益活动,以及通过捐赠支持奖学金、励学金、校园座椅、教室改建、年级基金等项目回馈母校的具体情况。他希望未来,学校能够多层次、多渠道服务校友职业发展,从而进一步加深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情感链接,为母校、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1609986036394034082.jpg

王宏伟分享

王宏伟概述了学校人才基金的设立情况,分享了持续推进讲席教授、冠名(副)教授制度的具体举措。他以计算机系博世人工智能(副)教授和公管学院华宇(副)教授为例,介绍了从设立基金到组织遴选再到完成聘任的工作流程。王宏伟表示,在进一步拓展社会资源支持杰出学者的同时,人事处也会持续探索分学科领域的人才项目,为学校长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609986052133028774.jpg

张虎分享

张虎介绍了学校科研的总体情况,表示社会捐赠已成为科研经费的重要来源。他分享了发展类科研机构的建设与筹募模式,并从国强科技基金和惠妍人才基金的实例出发,总结学校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亮点研究,以及在聘请顶尖人才方面的最新进展。张虎说,社会捐赠有助于加强研究学科交叉,扩大项目覆盖范围,在加速成果转化应用的同时,树立业态创新标杆。

 1609986069089087311.jpg

张婷分享

张婷介绍了学生培养工作的基本理念,并表示社会捐赠能够有效缓解学生发展支持资源供给和获取的不平衡不充分,从而为其全面发展提供支撑。她从奖助学金的捐赠占比和覆盖范围出发,希望一方面加大院系奖助学金筹款力度,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与个性发展的密切结合;另一方面为学生匹配各类资源,通过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教育、国际组织实习等方式,培育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兴业英才。

 1609986088760005443.jpg

会议现场

披荆斩棘启征程,赓续荣光再出发,相信未来在学校的指导下,在各院系、部处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2021年清华大学的筹款工作必将登上新的台阶,取得更大的成绩。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3号楼12层1201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邮编:100084

联系电话:
  • 资源开发部:(8610) 62783786
  • 战略研究部: (8610)62780779
  • 项目管理部:(8610) 62797255
  • 捐赠服务部:(8610)62782779
  • 综合办公室:(8610) 62794587
  • 公共关系部:(8610) 62789633
  • 财务部:(8610)62794861/62794260
  • Email: tuef@tsinghua.edu.cn
  • 传真:(8610)62785959
  • 视频号
  • 微信订阅号
  • 微信服务号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