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叩问日新月异,人类的探索踵事增华。12月24日下午,筑巢集团捐赠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以下简称“学年奖”)仪式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以下简称“清华美院”)举行。长期以来,“学年奖”致力于激励、培养青年设计英才在生活现场与历史纵深间切换人居环境设计的视角,进而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共长、学科间共兴共荣的美好愿景。此次捐赠意义深远,有助于人居环境设计相关学科的资源共享与成长共融,培养具有学科交叉视野的复合型设计人才;有助于全民族美学的素养共升与价值共建,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指导下寻求人居环境设计的未来道路。
捐赠仪式合照
筑巢集团董事长兼意大利IMOLA陶瓷中国区董事长张有利、董事吴海刚、总经理李萌,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党委书记马赛,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清华基金会”)秘书长袁桅、副秘书长孙大鹏等出席捐赠仪式。清华美院副院长方晓风主持捐赠仪式。
张有利发言
张有利表示,近年来,筑巢集团以“人人筑巢,美好生活”为初心,以“传播生活美学”为使命,力争打造行业发展新模式,提升产业格局,实现设计价值最大化。十年前,筑巢集团通过“筑巢奖”与清华大学结缘。“学年奖”得以孵化并茁壮成长,也离不开筑巢集团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张有利认为,此次捐赠,是契合“美育”价值导向的有益尝试,将使“学年奖”的发展更具系统性与前瞻性。筑巢集团希望通过“学年奖”这一有机平台与清华大学达成深度融合与连接,持续培养设计人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中国设计新生代注入活力,为行业发展奉献力量。

鲁晓波发言
鲁晓波表示,筑巢集团多年来持续助力人居环境建设的情怀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力量的良心和担当,也不断成就着学者对学术事业的美好愿景。在双一流建设中,清华美院将学科融合作为学院未来发展的战略和路径。人居环境的概念最早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吴良镛先生提出,以整体论的融贯综合思想,提出了面向复杂问题、建立科学共同体、形成共同纲领的技术路线。“学年奖”的创立,既是对学科分化现实问题的回应,也是人居环境理论在教育教学和设计实践层面的探索。六年来,“学年奖”为设计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多学科的协同发展提供了优质平台,在跨学科融合方面做出了示范,已成为清华大学一项品牌性赛事活动,是中国人居环境教育和实践的一面旗帜。他说,在国家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起点上,人居环境建设的规模、速度、内涵和创新正受到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鲁晓波相信,在筑巢集团和清华基金会的支持下,奖项能够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袁桅发言
袁桅感谢筑巢集团捐赠支持“学年奖”。她表示,筑巢集团已连续五年支持“学年奖”,这种持之以恒的公益精神令人尊敬、感动,也切实激励、培养了一代代青年人才,充分体现了筑巢集团支持教育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才的高度重视。清华美院是清华大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蓬勃发展对美育教育大有裨益。她回顾了疫情期间清华美院参与发起的“以艺抗疫”公益活动,并表示清华基金会将与清华美院及筑巢集团共同探索创新的公益模式,充分发挥清华的文化、科技底蕴,积极推动人居环境领域的教学、科研、交流合作,为“学年奖”的平台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清华时代精神的发扬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方晓风主持仪式
方晓风对筑巢集团、清华基金会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 “学年奖”组委会以严谨、严格的学术态度将“学年奖”塑造成了这一专业领域内的权威奖项,为宏观的环境意识探索提供了资源,为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搭建了平台。未来,奖项会在人居环境设计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签署捐赠协议
仪式上,张有利和袁桅代表双方签署捐赠协议,袁桅向张有利颁发捐赠证书。

捐赠仪式现场
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
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前身为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以下简称“学年奖”)由清华大学主办。“学年奖”秉承专业、严谨、严格的标准,业已成为专业领域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奖项,迄今已成功举办六届。2020年4月2日,第六届“学年奖”启动,赛事共收到2026组参赛作品,覆盖六百余所高校、六千余人次。
“学年奖”支出费用均由外部企业赞助。自2015年改组以来,筑巢集团每年赞助学年奖”的评审与作品制作费用。
多年来,“学年奖”塑造了清华大学在人居环境范畴的积极形象,搭建了跨学科的教育交流与协同发展平台,为构建更为健康的人居环境审美体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筑巢集团
北京筑巢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专注于泛家居领域平台化发展的产业集团。业务涵盖贸易、文化、科技三大产品。2020年,筑巢集团进入“数字化转型”的新10年战略布局,实施“平台+前端”的商业组织模式,以“合伙人”机制与合作者、员工形成共生、共赢生态,继续为“人人筑巢,美好生活“的使命愿景努力拼搏奋斗。多年来,从资源共享到资金投入,筑巢集团始终关心支持着“学年奖”的发展,彰显了其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