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振兴甘肃搭建“空中课堂”——清华基金会、继续教育学院共同启动甘南、临夏远程教学站

2020.11.29


近日,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简称清华基金会)、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通过启动远程教学站,搭建起合作远程教学站和临夏中学远程教学站空中课堂,以实际行动帮扶贫困地区解决教育数字鸿沟问题,促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同时,清华基金会参加中国慈善联合会发起的善行甘南 寒冬送暖活动,与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基金会、中山博爱基金会等慈善组织一道,为甘南捐赠御寒衣物和学习用品等。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甘肃合作远程教学站启动仪式

1126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甘肃合作远程教学站启动仪式在中共甘南合作市委党校举行。清华基金会秘书长袁桅,继续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文雪,中共合作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新平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中共合作市委副书记张瑶晖主持仪式。中国慈善联合会副秘书长张晓青,中共合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晓波,合作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社会组织代表参加活动。

1606643736890038315.jpg 

李新平发言

李新平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向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合作市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2017年,合作市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摘帽,在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清华大学是世界著名学府,积极响应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坚持教育服务社会,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为地方无偿输送了优质、实用的教育资源,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由于广大农牧村群众科学文化素养较低,党员干部很难有机会接受高水平的在职教育培训,成为地区发展的瓶颈。这次清华大学捐建的远程教学站,对着力提高合作市乡村治理水平、有效破解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进一步激发农牧村发展新活力有着重要意义。

 1606643752455064748.jpg

袁桅发言

袁桅对脱贫攻坚以来甘南合作取得的巨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高度赞赏,对地方干部群众为脱贫攻坚的辛勤付出表示钦佩。她表示,合作市处于西部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能够在甘肃省率先脱贫摘帽,展示出当地党和政府的工作能力与担当魄力。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的建设体现了大学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服务地方乡村发展开发的决心和担当,能够持续为地方提供远程学习资源,培养奋斗在一线的基层乡村干部。她希望此次在合作建设的教学站能够为当地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干部,为当地的乡村振兴做出新的贡献。清华基金会也会在积极支持学校发展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投身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公益事业,携手各方,深化合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1606643769044067049.jpg 

张文雪发言

张文雪向合作市委、市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对合作市加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大家庭表示欢迎。她介绍,自2003年清华大学启动教育扶贫工作,面向基层治理、乡村学校和乡村产业等各类人才需求持续开展大规模培训,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2019年,启动建设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接续推进固果防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乡村振兴事业。疫情肆虐期间,继续教育学院积极发挥技术平台和在线学习组织优势,面向地方开展在线学习,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她表示,希望与合作市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为产业发展、人才队伍添砖加瓦,为乡村振兴做出新贡献。

1606643786416010120.jpg 

授牌

张文雪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甘肃合作远程教学站授牌。

1606643802858023147.jpg 

启动仪式合影

 

善行甘南 寒冬送暖捐赠仪式

同日下午,善行甘南 寒冬送暖捐赠仪式在甘南州特殊教育学校举行,中国慈善联合会副秘书长张晓青、秘书长助理马天昊,清华基金会秘书长袁桅、秘书长助理池净,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文雪、教育扶贫办公室主任朱维博,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办公室项目主管陈晓旭,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魏天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殷彦平,中山博爱基金会徐庆康,甘肃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和儿童福利处副处长孙荣骏,甘南州教育局副局长何治文,甘南州民政局局长洪小流等领导和嘉宾参加了仪式。

 1606643826619047166.jpg

张晓青发言

张晓青在发言中表示,这次来甘南藏族自治州,感受到了特别多的温暖和感动。首先是当地党委政府为富民强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次是当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表现出令人振奋的精神风貌。中国慈善联合会以后将继续发挥枢纽作用,搭建慈善力量与甘南州的合作平台,在乡村振兴、教育发展、文化弘扬等方面整合更多资源,落地更多项目,为当地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1606643842356005009.jpg

何治文发言

何治文代表受援学校向捐赠方表达了感谢,他表示,基金会是爱心的汇聚,爱心的渠道,爱心的枢纽,甘南州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次捐赠活动捐赠的书包、文具、书籍、棉服等物资,对于提高当地教育质量,改善教学水平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1606643862560003472.jpg

洪小流总结发言

洪小流在总结中表示,中国慈善联合会及其会员一行不远千里来到雪域高原送温暖,体现了慈善的大爱。甘南州民政局和慈善协会会做好捐赠款物的保管和使用,严格按照捐赠方要求执行,并做好信息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希望今后中慈联和更多的慈善组织来到甘南,支持甘南的慈善事业发展。

 1606643882722000282.jpg

捐赠物资现场

各捐赠方代表分别从基金会的业务内容出发,对甘南州的慈善项目需求进行了回应,他们表示将进一步紧密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联系,从教育、社工、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甘南的乡村振兴建设,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仪式结束后,各方代表考察了甘南州特殊教育学校,现场为学生发放了书包、文具、衣物等物资。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临夏中学远程教学站启动仪式

1127日上午,清华大学乡村振兴临夏中学远程教学站启动仪式在甘肃临夏中学举行。临夏回族自治州副州长何瑞莲,清华基金会秘书长袁桅,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文雪,中国慈善联合会副秘书长张晓青,临夏回族自治州副秘书长周世泽,甘肃临夏中学校长张彪及慈善组织代表等出席仪式。启动仪式由临夏州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尚增主持。

1606643907034014046.jpg 

何瑞莲发言

何瑞莲表示,正值全州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即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在清华基金会、清华继续教育学院和中国慈善联合会等机构的全力帮助下,在临夏建设远程教学站,充分体现了清华大学和中国慈善联合会对临夏州的特殊关心和支持,充分体现了国家公益组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教育事业发展的热忱关注。她代表州委、州政府向清华基金会、清华继续教育学院、中国慈善联合会一行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说,建立远程教学工作站,构建覆盖广大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扶贫网络,不仅让贫困地区的各类人群收获了知识和智慧,必将推动临夏教育质量向更高层次发展,为临夏长远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1606643918863070546.jpg

袁桅发言

袁桅表示,非常高兴通过远程教学平台,将清华大学的优质课程资源和先进教育理念应用到临夏州的教学实践中,希望远程教学站能够不断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向更高层次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学子打好基础,为临夏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606643934265030260.jpg

张文雪发言

张文雪回顾了学院教育扶贫办从2007开始持续在甘肃临夏开展教育扶贫的举措和发展历程。她强调,教育扶贫办坚持久久为功,持续面向乡村教师开展伟新教师培训项目,有力促进了地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改善。她表示,本次乡村振兴临夏中学教学站启动,意味着继续教育学院有效延续教育扶贫实践创造,接续衔接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为促进临夏提升教育质量,巩固脱贫成果,推进实施乡村振兴做出新贡献。

1606643947940042202.jpg 

刘尚增主持仪式

1606643966768000434.jpg 

启动仪式现场

 1606643982101019904.jpg

张文雪为临夏中学教学站授牌

 

临夏考察调研

在临夏期间,清华基金会、继续教育学院、中慈联及慈善组织代表等一行还考察调研了碧桂园产业扶贫项目、东乡布塄沟村、东乡龙泉学校及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得到碧桂园党群社责部副总经理、国强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刘刚等碧桂园扶贫干部的热情接待。

1606644008212095647.jpg 

1606644029104007290.jpg

考察调研碧桂园产业扶贫东乡羊养殖基地

 1606644055030093156.jpg

1606644070268053900.jpg

1606644085285084174.jpg1606644103148046835.jpg

走访碧桂园捐赠支持学校:东乡龙泉学校

 1606644128213042796.jpg

考察碧桂园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

 

甘肃省合作市

合作市被称为青藏之窗,雪域羚城,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处,东连卓尼县,南靠碌曲县,西接夏河县,北临临夏州和政、临夏县。国道213线和省道306线贯城而过,是内地通往青海、西藏的交通要道,距省会兰州226公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也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合作藏语音译为黑错,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1956年成立合作镇,属夏河县管辖。1996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合作市,1997年筹建,199811日正式挂牌运作。全市现辖64个街道、39个村民委员会、8个社区、249个村民小组。全市有藏、汉、回等18个民族。

 

清华大学教育扶贫远程教学站

清华伟新教育基金支持下,继续教育学院累计在1100多个县建立教育扶贫远程教学站,覆盖了国家贫困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包括550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该基金由香港伟新教育基金有限公司董事李贤凯先生于20075月捐资设立。

一直以来,李贤凯先生的捐赠为清华的校园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提供了切实有力的支持。例如伟清楼的建设,德育教育基金的设立,美术学院针织设计研发项目的推进等,这些项目饱含李贤凯先生对清华大学的深挚情谊与殷切期盼。虽已是古稀之年,但李贤凯先生仍然精神矍铄、思绪敏捷。2020新春伊始,新冠疫情爆发,李贤凯先生依然心系国家、心系清华,多方联络捐赠一万台护眼灯,支持清华师生线上如期开课。正如原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原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贺美英教授说的,李先生是我们的最可信赖的真诚的朋友。

2019年,清华大学在教育扶贫远程教学站的基础上,启动建设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

 

临夏中学

临夏中学1923年建校,1943年设立高中部,1980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24所重点中学之一。20095月,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1989—2019年先后六次被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评为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位居全州前茅。201812月,被甘肃省文明指导委员会评为甘肃省第一届文明校园20199月,被中共临夏州委、州人民政府评为全州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全校现有在籍学生6154名,高中教学班105个,有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藏族、土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共计3575名,占学生总数的58.09%。学生中共有建档立卡户462名。

全校现有教职工507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级职称教师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69人,中级职称教师232人,初级职称教师56人。有省州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学能手131多人。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3号楼12层1201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邮编:100084

联系电话:
  • 资源开发部:(8610) 62783786
  • 战略研究部: (8610)62780779
  • 项目管理部:(8610) 62797255
  • 捐赠服务部:(8610)62782779
  • 综合办公室:(8610) 62794587
  • 公共关系部:(8610) 62789633
  • 财务部:(8610)62794861/62794260
  • Email: tuef@tsinghua.edu.cn
  • 传真:(8610)62785959
  • 视频号
  • 微信订阅号
  • 微信服务号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