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考察,与师生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讲话高度肯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和学校的建设成就,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发展任务、发展道路提出了期望和要求,引起了全校师生的热烈反响。
4月21日上午,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召开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带领全体员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基金会领导班子、全体党员及员工参加。党支部书记、基金会副秘书长赵劲松主持会议。

重温《新闻联播》报道
会议首先重温了19日晚《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的报道。基金会秘书长袁桅向基金会全体党员群众分享了现场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学习体会和思考。随后,基金会全体党员、群众纷纷发表感想,热议如何深刻学习领会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并切实贯彻到近期和今后工作中。
袁桅、赵劲松、孙大鹏发言
袁桅表示,总书记的讲话内涵丰富、高瞻远瞩,现场聆听的师生无不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清华大学发展建设成果的充分肯定。基金会全体党员和教工要认真领会习主席关于“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的重要指示,认真思考如何“敢于担当,善于作为”通过高水平的社会资源筹募,精准支持清华大学发展需求。总书记评价清华大学“科研创新成果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是对学校一直以来主动担当作为,紧贴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实践的高度肯定。教育基金会全体教职员工要深切体会总书记评价的内涵,在资源筹募工作中紧密围绕学校建设发展目标,积极参与高等教育社会公益,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袁桅对总书记讲话中数次强调基础研究和交叉研究,以及“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要培养能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青年学子等讲话印象深刻。教育基金会一直以来把支持学校基础研究、前沿交叉领域科研和人才培养作为资源筹募的重点持续推进,在基础学科建设、前沿交叉领域机构发展、设立讲席教授和学生奖学金等方面积极对接社会资源,促成了一系列社会捐赠。今后,基金会要在总书记强调的这些方向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清华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及时有力的社会资源支撑。
副秘书长、党支部书记赵劲松表示,学习总书记讲话最深刻的体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在近期校庆筹备的相关工作中,自己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了广大校友和教育慈善家对支持清华大学的高度热情和殷切期盼。作为基金会的一员和党员,要有“生逢盛世,肩负重任”的意识和善于作为的智慧,将总书记和指示和全社会的期望结合起来,做好资源筹募相关工作,有力支持学校和国家的迫切需需求。
副秘书长孙大鹏表示,习总书记讲话十分振奋人心,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关于“增强文化自信,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发扬好清华大学的优良学风和体育传统,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指示,并贯彻落实到基金会支持学校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中。自己作为清华人和清华基金会的一份子,要继续努力与大家实干、苦干,一起在高等教育公益慈善的道路上贡献力量。

与会教工纷纷发表感想
与会教工就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纷纷发表感想。
池净:总书记讲话高屋建瓴,激起了所有清华人众志成城发展高等教育,将清华大学建设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决心与信心。比较百年校庆和110年校庆资源筹募工作的经历,从捐赠可以看出校友对学校的感情在不断上升。清华大学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国家的发展和强盛,自己作为教育公益慈善工作者,在未来的工作中要更加努力为学校新时期的发展做出贡献。
苏郁松:总书记讲话中数次提到国际交流的重要性。教育基金会一直以来积极为学校在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等诸多领域开创性的布局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在疫情后充满不确定的复杂国际环境下,基金会作为学校发起的社会组织要积极探索运用自身优势为学校国际合作助力。
孙曼:习总书记关于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示,如同定海神针,也如灯塔般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朱朝阳:学习习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讲话精神,感到备受鼓舞。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大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的使命与责任。我虽然没有在学校教育科研第一线工作,但也应当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恪尽职守,做好基金会资产保值增值工作,为学校的教育、科研、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提供有力的保障。
戴勇:在学习中印象比较深的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人才;总书记相信中国教育能培养出大师,希望青年学子们能够“ 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第二点是创新;国家当前急需科技领域的突破,清华应该把重点放在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领域,去搭建世界一流的创新体系,首先助力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
王健:为国家培养又红又专,可堪大用的杰出人才。将高校学科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伴随祖国的腾飞发展!
肖凌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青年学生生逢盛世,我们作为学校的工作人员也肩负重任。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助力学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大师。
蒋昕芮:全面深入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了我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作为中国青年,我们要肩负使命,开拓视野,兼收并蓄,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尝试在跨行业交流和学科交叉资源筹募中碰撞出火花,为学校早日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而努力。
吕真: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增强自我定力、坚定“四个自信”,要以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党员精神与自强不息、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鞭策自己,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为清华大学树立“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教育旗帜,为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教公益慈善道路贡献力量。
杨建伟:祖国的强大离不开一流的高等教育,只有通过全方位学科、学术交叉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大师,强大的祖国更需要大批全领域的人才,我们应该紧跟学校、国家的战略为国家所需人才储备做好资源筹募工作,发挥高校基金会领头羊的作用。
教育基金会集体学习
最后,赵劲松总结表示,教育基金会全体党员要全面深入地开展学习研究,将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与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及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相结合,将其作为下一阶段教育基金会工作重点和党建工作的行动指南,切实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