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助力实践梦想,展清华学子服务社会之心
题记:
2014年7月,7名来自清华各院系的本科应届毕业生组成的“清华大学赴非洲志愿服务与青年交流团”奔赴遥远的东非国家肯尼亚,进行主题为“青年志•中国梦•非洲情”的公益志愿行活动。肯尼亚驻华大使金扬久依(Kinyanjui)对清华学子非洲志愿团行动表示赞许,他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肯中两国青年的交流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意义重大,希望更多中国青年到肯尼亚去。”本文改编自志愿团发表在2014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的文章《从清华到非洲,不一样的青春誓言》。
15天,一场中非青年论坛,两项重点志愿项目开展,4所学校的深入调研,9个组织的走访交流……从清华到非洲,公益不毕业,梦想在进行。
在非洲,我们是支教老师,用粉笔书写知识,书写梦想,也书写青年的社会责任。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中国元素与当地原有课程融合,以汉语和五子棋为代表的特色课程更是在东非校园吹起了中国风。我们努力付出,学生也用热情、认真带给我们感动。当看到一个穆斯林学生的本子上有他爸爸写的拼音“谢谢”和他写的“我爱中国”时,当一个刚失去兄长的学生忍着悲伤认真参与每个教学环节时,我们意识到,作为异国青年支教老师,传递爱心,传递友好,才是此行更重要的意义所在。
在非洲,我们是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我们走进马塞马拉自然保护区,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进行物种追踪、种群标记测试,在世界各地游客面前路演,呼吁共同保护野生动物。我们的行动得到游客的认可和赞赏。这种肯定,是对中国大学生的肯定,是对中国科技成果的肯定。
在非洲,我们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使者。我们和内罗毕大学的同学联合举办了“中国日”嘉年华活动。非洲版的《阿拉木汗》、《回娘家》在校园唱响,剪纸、中国结、刺绣等中国传统技艺的展示与互动吸引了大批同学的踊跃参与。此外,我们与内罗毕大学的师生联合举办了以“公益无国界,志愿在非洲”为主题的首 届中非青年论坛,与非洲同学交流各自的公益行动和想法,与专家学者就教育和野生动物保护的问题展开讨论。
回国之后,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和调研成果并形成文字报告。接下来,我们将立足清华大学学生中非交流协会,吸引更多有志青年,逐渐建立起派送短期志愿者、寄送长期教学资料和派遣周期考察团队的教育支援模式;形成在体系上与肯尼亚官方机构合作,技术上进行开发和升级,宣传上面向国内和国外呼吁的野保服务模式;以一年一度的中非青年论坛为契机,搭建中非青年深入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非洲国家和人民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是相通的。推动中非友谊持久发展,谋求中非共同繁荣进步,同样是时代赋予青年人的责任和使命。从清华到非洲,这是我们中国大学生志愿团体的一次尝试,更是中非青年相亲相识的开始。
背景介绍:
实践梦想计划是由清华大学团委统筹,清华百合公益基金支持的用于鼓励有明确实践梦想、强烈实践热情的本科生同学实践梦想的计划。该计划依托于清华大学“全面育人”的总目标,体现清华大学“行健新百年,共筑中国梦”的主题教育思想,旨在进一步改进学生社会实践,深化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同学们自发地去挖掘实践梦想,希望通过同学个人的努力,为社会带来正方向的改变,同时也让同学真正“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014年3月,实践梦想计划的序幕全面拉开,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展开了一次全新的尝试。不同于传统的社会实践模式,该计划要求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报名,最终以团队为形式实现。这也是希望入选后的个人自主设计实践方案、争取资源,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同时,为帮助实践梦想个人更好地制定、完善自己的计划,也为了充分利用校内的优秀社会实践资源,该计划也为每个梦想计划匹配了独立的实践梦想辅导员。在刚刚过去的一学期中,经过在全校同学范围内的征集,2014年度实践梦想计划共征集实践梦想150余个,经过三轮累进支持选拔出了65个实践梦想。这批梦想个人积极响应了号召,或立足专业,或紧扣时事,在梦想辅导员的推荐和指导下,在校园内刮起了一股强劲的实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