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校友捐赠:寸草报春晖

      熟悉清华的人都了解二校门北侧的早期建筑群,而树立在这些建筑中央,位于大草坪之前的日晷更加引人注目。这座中国古代的计时器造型庄严典雅,仿佛在默默细数清华园过往的时光,并带我们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可是,绝大多数人都只注意到日晷南向一侧镌刻的清华校风“行胜于言”,但如果您细心地观察日晷向西的一面,会发现雕刻着“庚申级立”的字样。她其实是庚申级校友,即1920级校友赠送给母校的纪念物。它是1920年春庚申级同学毕业前夕由同学们集资建造的,既可供同学们作为上下课守时的参考,同时亦含有珍惜时光的意思。

      与1920级校友一样,万千清华学子都对母校有着深深的眷恋,他们在毕业时或毕业以后留下的纪念物,如明珠般散落在清华园,默默地诉说着对母校的缱绻依恋之情。如图书馆新馆前的铜制喷水塔是1922级校友的捐赠,西门内的水杉林来自1975级校友捐赠,位于四教北侧的“地质之角”来自1981级校友捐赠,2000年落成的“零零阁”来自1970届校友捐赠……这样来自校友的捐赠遍布在校园处处,荷塘边的园林小品,校园里的树木、花坛,供人休憩的长椅,一座座校园雕塑、纪念碑等,都寄托了捐赠校友对母校的深厚感情。

      近些年来,在教育基金会搭建的捐赠平台引导下,海内外的清华校友用更多的方式回馈母校,例如向学校图书馆捐赠珍贵的图书资料、名人手稿、文献史料等,向院系捐赠实验设备、学习器材等,还有很多校友则集结力量,在学校、各院系设立了各类奖、励学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奖励各方面有突出成绩的优秀学生。截至2012年底,清华的励学金冠名项总数达到361项,筹款总额9837万元,受助学生6927人次,发放金额3386万元,占全校本科生资助额度的三分之一以上。2012年,清华大学校友的捐款率达到38%,体现了广大校友对母校的认同。

      对于广大海内外校友来说,母校是他们一生魂牵梦萦的地方,他们时刻关注着清华的发展,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贡献一份力量;而对于清华大学来说,每一位走出校园的学子都是母校永远牵挂的孩子,他们的每一份心意都将为母校永久珍藏。 

                                                                                                                                                                                                                                                                                              (本文来源:清华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