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 砥砺奋进看清华·学术科研篇: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催生一流创新成果 2017-10-21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清华大学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要求,深入实施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若干学科进入国际一流,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持续提升。

  • 砥砺奋进看清华·教育教学篇:努力培育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 2017-10-20

    不忘初心,感悟改革发展;继续前进,凝聚奋进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清华大学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面向国家长远发展和重大战略需要,面向世界变革的未来趋势,努力培育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

  • 清华师生喜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2017-10-19

    在这金风送爽、硕果累累的季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清华师生满怀喜悦和激动的心情,收听收看十九大开幕式盛况。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一周年,迎来设计者马里奥·博塔2017-10-13

    今年9月,时值艺术博物馆开馆一周年,国际建筑大师、艺术博物馆的设计者马里奥·博塔在这座由他自己设计的博物馆里,举办了他在中国大陆的第一次个人建筑艺术回顾展。

  • 全球创新学院教研大楼在西雅图落成启用 2017-10-12

    想象有这么一个地方——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可以通力合作、共同创新,那里既充满大学学术的无限活力,也满载业界拼搏的实践真知。这是2015年清华大学、华盛顿大学和微软公司合作创建全球创新学院时的愿景。而今,这一愿景正在变成现实。

  • 清华国际本科新生拓展营:感受中华文化,传递清华精神2017-10-11

    这个夏天,来自韩国、马来西亚、美国、日本、加拿大、缅甸、新加坡等35个国家的300余名国际学生成为了清华2017级新生。在中国学生军训时,国际学生也要参加为期三周的“国际本科新生拓展营”,内容包括中国语言与文化课程、体能训练、入学教育系列讲座以及新生集体活动。

  • 全球胜任力课程——走在“一带一路”上的课堂 2017-10-10

    今年暑假,来自清华大学的38名师生以新开设的“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为依托,分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丝路新探”海外社会实践项目,在伊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柬埔寨4个国家开启学习与探索之旅。

  • 于歆杰:执匠人之心,铺设育人“电路” 2017-09-29

    选修过“电路原理”的学生,想必都不会忘记于歆杰授课时因聚精会神而微微皱起的八字眉。经过“海选”,这位清华大学电机系副教授获得了2017年清华首届“新百年教学成就奖”。于歆杰以一颗赤诚的匠人之心铺设了广阔的育人“电路”,孜孜不倦地将新鲜知识和前行动力输送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

  • 邓俊辉:精致的趣味,师者的情怀 2017-09-28

    “二十年前选择从教,是因为深知自己最擅长什么;但要真正把书教好,更需坚守自己对这份事业的挚爱。‘知者自知,仁者自爱’,正是我的使命与目标。”——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邓俊辉这样总结自己的教学理念。

  • 赵青:清华体育传统是从教的力量源泉 2017-09-27

    “言传身教”是赵青在教学上对自己的要求。她坚持“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教育观,教学中不仅教授专项技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拼搏精神,从而达到“育人、育心、育体”三位一体的教学效果。

  • 阎学通:“为人”是一辈子的学问 2017-09-26

    现任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的阎学通,既是一位广受社会关注的学者,又是一位深受学生敬重的老师。阎学通说:“老师对学生最殷切的希望不仅是学有所成,更是有完整的人格。‘为人’是一辈子的学问,也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

  • 彭林:清华学生太优秀,老师多努力都不过分 2017-09-22

    彭林深感教书育人责任之重大,“孟子说人的一生有三种快乐,父母俱存,兄弟和睦,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站在清华的讲台上,面对个个优秀的学子,你就会觉得,老师无论多努力都不过分。”对待课程建设,他坦言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意识,语不惊人死不休。

  • 程文浩:教学是生命,是信仰 2017-09-21

    程文浩躬耕讲坛15年,先后获得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学术新人奖、良师益友奖等奖项,曾在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为清华拿回第一个文科组一等奖冠军。今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程文浩又获颁清华大学首届“新百年教学成就奖”。

  • 曾攀:把“有限元”讲得“出神入化” 2017-09-20

    机械系教授曾攀曾获得7届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荣誉称号,在今年的教师节庆祝大会上,他又获颁首届“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授课24年来,曾攀最为人称道的是可以将艰深复杂的有限元分析及应用课程讲得“出神入化”。

  • 钱易:最大的幸福是后生可“慰”2017-09-19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钱易在几代清华学子心中留下了共同的记忆。从青丝到白发,如今已经八十一岁高龄的她,仍然躬耕于三尺讲台,当之无愧地成为清华首批“新百年教学成就奖”获得者。

  • “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颁奖 2017-09-12

    在9月8日召开的清华大学2017年庆祝教师节大会上,环境学院钱易院士、机械系教授曾攀、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程文浩、人文学院教授彭林、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阎学通、体育部教授赵青、计算机系副教授邓俊辉、电机系副教授于歆杰等8位教师荣获首届“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

  • “清华创客”王世栋:让每个人的3D创想变成现实 2017-09-05

    夏天硕士毕业的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校友、紫晶立方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世栋,在竞争激烈的全球3D打印市场上,凭借自己的研发力量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他的目标是“创立可与国际巨头抗衡的民族3D打印企业,让每个人的3D创想变成现实”。

  • 蔚然百年的清华学风 2017-08-29

    毕业季期间,许多清华学子的朋友圈主题变成了“查重”二字。清华大学对于本科生论文文字的复制比要求整体在5%以下,一些院系甚至有着0%的规定。这样的严格要求是清华历来的传统,校园内洋溢着的严谨学风是一道有着百年历史脉络的风景。

  • 致七字班新生:欢迎你,在更好的清华园2017-08-24

    邱勇校长在给2017年高考生的信中写道:“有你的清华会更好”。清华欢迎你,不仅期待你成为她的一部分,更相信你可以成为她的下一个骄傲。挥别高中,清华是一个新的平台、新的起点。希望你在汲取清华给予你的滋养的同时,不为前人所囿,为她增添新的故事、新的亮色!

  • 无体育,不清华:清华体育小史2017-08-08

    无体育,不清华。蔚然成风的体育锻炼,是一支由清华人创作的慷慨激昂的进行曲,永恒奏响于清华的过去与未来之中。

«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